□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王春

这里是“世界小商品之都”——走进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一区,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风格多变的瓷器杯具,设计精美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应接不暇。

“在义乌做生意真的太Crazy了!”近日,义乌市珒泰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土耳其外商TUMA ENES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义乌第100万户市场经营主体,从提交申请材料到领执照只用了一天。

能够实现快速办证的原因,就在于近年来义乌深化涉外法治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上百万市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环境持续向优

据悉,义乌市经营超210万种商品,与世界233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2022年贸易出口额首破4000亿元。

8月18日下午,一场围绕涉外法治改革主题的座谈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司法所举行。义乌市司法局局长楼建明介绍,围绕浙江省委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义乌构建多元化供给网络,制定《义乌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涉外服务十项举措》,涉及优化涉外法律服务等十个方面,通过优化制度保障,深化政务便利,强化人才培养,推进法治环境持续向优。

此前,义乌就已发布《义乌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十条》《义乌市政法服务保障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推进法律供给一体化,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0到100万,从小商品到大产业,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义乌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法治环境的不断优化。

“作为一名在义乌扎根19年的创业者,我有幸参与见证了中国高速发展,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国优越的营商环境。”3个月前,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的出入境管理“助企双引直通车”活动上,马来西亚籍外商郭集福这样感慨。

这种优越体现在义乌推进涉外服务“最多跑一次”,外国人办理业务只需进“一扇门”,97.5%以上涉外事项“最多跑一次”,41个事项办理一次不用跑等一系列举措。

义乌公安探索构建新型涉外服务管理体系,聚焦外商在各类投资贸易环节,以出入境签证服务为牵引,探索外商投资居留“一件事”业务,同时推出具备金融服务在内的外籍商友卡,让外籍人员更好享受公共生活服务。

多元化法治人才供给是优化法治环境的重要一环。

义乌积极搭建涉外法律人才培育平台,发展壮大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库,邀请公检法部门、高校专家学者等建立“X”个涉外服务专家库,实现一站式服务。

坚持培优育新,义乌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建立青年律师涉外业务培训基地,针对性开展涉外培训,在专业、学历、领域、能力等方面实现提升。选派优秀律师赴外地律所进修实习,通过跨区域的传帮带、跟班学习等形式,培育涉外律师新力量。

“义乌是开展涉外法治研究的重要窗口。”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卡介绍,学院积极打造以非洲法研究为特色、以中非协同创新为优势的“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团队,关注企业对非投资动态,帮助义乌企业“走出去”,解决中非经贸合作中实际问题,培养适应“一带一路”的国际法人才。

法治保障持续发力

驱车到国际商贸城四区,“诚信赢天下”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诚信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生命线。然而,随着国际贸易不断繁荣、竞争不断激烈,一些不诚信贸易主体开始拖欠货款或货不对板,合同诈骗问题也时有发生。

“根据您提交的信息,我们经核查,该外商持短期签证,且在短时间内大量订货,均没有支付货款,有较大风险,请不要交货。”8月5日,收到商户王女士在预警平台提交的信息后,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宣防工作的民警立即上门劝阻。

这得益于义乌公安2009年推出的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历经十多年迭代发展,平台已成功预防、处置240起市场重特大合同诈骗案件,共挽回损失6.1亿余元。

为完善涉外纠纷预警处置机制,义乌加强经侦预警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常驻外商的“信用+外贸”体系,针对“买单配票”、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打造“信息收集、防范案件、打击犯罪、管理服务”工作闭环,开通国际贸易信用互评互查,建立外贸采购、市场经营户基础数据查询平台,制定完善市场失信行为采集、曝光、惩戒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接触纠纷越多,越能感觉到中国式调解的独特魅力。”吉尔吉斯斯坦姑娘米卡是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外籍调解员,经她手调解成功的涉外纠纷已有数十起。

2013年,义乌成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用“以外调外”新模式,构建了商城和谐新机制。十年来,这支由11个国家、12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专业化队伍,已成功调处涉外纠纷1189起,涉及金额1.31亿元,纠纷化解率达96%,有效保障中外客商权益。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义乌市人民法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创新打造“浙里市场义码治理”应用,全链条打通纠纷治理流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应用上线以来成功治理市场纠纷5916件,涉及标的金额5.8亿元,调解成功率从2020年的26%提升至如今的58.22%;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入选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

义乌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平台作用,以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带动形成学法普法新风。作为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联络站之一,鸡鸣山社区积极参与反食品浪费法等17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征询,征集意见403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吸收采纳6条。

义乌还建立政企法治需求会商联络机制,在电商等行业培育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6个,建立释法案例库169个,打造“商城云法”等学法平台,组建涉外法治宣传志愿者团队,提高涉外法治宣传教育融合度。

法律服务持续提效

“我只能说一点简单的中文,希望有专业律师团队,为我公司合规运营及全球业务布局提供法律服务。”面对哥伦比亚外商的求助,北京盈科(义乌)律师事务所“蒲公英”公益法律服务团队,利用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中心义乌分中心“种子”平台,高效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方案。

为优化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完善市场主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义乌就近集中设立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法治便民服务站点。创设全省首个营商环境市场法治服务中心,加强自贸区法律服务,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商事认证、调解、仲裁等核心服务。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连日来,义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对重点行业、重点商铺进行走访,精准开展“法治体检”工作。

“现在商户都要求我们提供品牌授权书,避免了很多风险。”经商多年的外商勒范说,他深刻地感受到义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义乌强化重点领域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推动设立海外维权专家库,提供全链条公证数字化服务。

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叶向东介绍,义乌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集商标、专利、版权、地理标志等“多权一体”的知识产权行政监管体系,公检法、海关等19个部门定期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打击行动,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75起,案值528万元,罚没1052万元。

义乌法院依法加大对源头侵权、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和规模侵权的赔偿力度,针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依法支持权利人惩罚性赔偿的请求,加大侵权赔偿力度,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保障涉外主体合法权益。同时,义乌法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深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与司法保障服务,创新涉外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多元的解纷服务,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金华市司法局局长李天标介绍,金华将在充分总结义乌方案的基础上,推动涉外法治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推进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涉外纠纷治理“一件事”、国际商事纠纷化解等改革,为涉外主体“走出去”“引进来”等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