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无业人员张某在短视频平台自称是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并办了一张假的学生证,混进校园,拍摄、发布一些在清华大学校园的短视频,以此取得网友信任,很快就有了百万粉丝。...
近日,北京。无业人员张某在短视频平台自称是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并办了一张假的学生证,混进校园,拍摄、发布一些在清华大学校园的短视频,以此取得网友信任,很快就有了百万粉丝。
随后张某开始琢磨怎么靠流量赚钱,他坦言,一开始只想做个“代购”,但正版的文创产品成本太高,赚不到多少钱,于是便动起了卖假货的歪心思。经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卖清华大学假冒文创产品的
“清华大学学霸”
竟然是一名无业人员?
近日,一则关于#无业男子冒充清华研究生成网红#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办假证捏造“清华学霸”身份
事情原由为网红张某在短视频平台上自诩“清华学霸”吸引百万粉丝,为了流量变现竟然动起歪脑筋,以“人设”为招牌,大量售卖假冒伪劣的清华大学文创产品。
“民警您好,我这边是清华大学。我们发现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名网红假冒我校学生,并以此身份销售大量含有清华大学字样、清华大学校徽的产品,产品包括钢笔、笔记本、徽章、纪念币、书签、贺卡等文创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未经授权的假冒伪劣产品……”202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清华大学报案,随即针对涉案网红开展调查。
经查,该网红张某的真实身份不仅和清华大学毫不沾边,现实中还是一名没有稳定工作的无业人员。
“我从小一直有名校情结,特别希望能在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就读,然而自己又不够努力,高考只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我之所以注册这个短视频账号,将个人资料中的毕业院校填写为清华大学,一开始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到案后,张某告诉检察官,其在短视频平台里自称自己是一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二在读研究生,还说自己要攻读北大博士。
据了解,为了坐实这勤学苦读“学霸”身份,张某也非常“努力”——其办了一张假的清华学生证,然后混进校园内,经常性拍摄发布一些清华大学校园风景、食堂、图书馆自习等各类相关短视频,以此取得网友信任。
获百万粉丝,动了流量变现的“歪心思”
在获得百万粉丝后,张某开始变现。他坦言,一开始自己只是想做个“代购”,但正版文创产品成本太高,于是他便动起了卖假货的歪心思。
经公安机关侦查,截止到案发前,张某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店铺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兜售假冒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文创产品,销售金额共计70万余元。此外,张某被抓获时,公安机关还在其仓库中扣押了大量等待销售的假冒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商品,货值金额共计11万余元。
判3年,罚50万!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里,能够“卷”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就代表着拥有十分优秀的头脑和心智。
而面对“学霸”的头衔,不论是吹捧或是不屑,都在不经意间为其贡献了更多的热度,张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继而实施欺诈行为。
据北京日报消息,经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网友:歪门邪道,注定没有好下场
针对此事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有网友好奇“那么问题来了,是哪个网红?”;还有网友认为“比较讽刺的是100多万的粉丝看不出他是个骗子”“主要问题是贩卖假货。冒充清华大学研究生,可能算不上犯罪。人还是实实在在走正道好。”;也有网友表示“歪门邪道,注定没有好下场”。
多所高校发文提醒,提防文创骗局
通过梳理发现,除了清华大学,近些年,外交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曾发文提醒,谨防文创骗局。
外交学院表示,有一些题为“外交学院建校65周年”以及“专属外院人的文创产品开售”等的相关推送在网上传播,相关推送中的链接都指向一家为“校园文创”的微店。该微店与我校并无任何联系,其销售文创产品的行为也未经过我校的授权同意。“校园文创”微店在其商品以及宣传推送中使用我校中英文校名、校园图片、校徽校训等行为均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
能动履职,保护文创产品知识产权
承办检察官杨岱君告诉记者,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高地,辖区内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众多,众多高校品牌承载的社会美誉度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如若不重视保护,容易被不良商家攀附利用,通过“搭便车”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牟取非法利益,也会对高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近年来,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纪念品’,对于传播地区文化、景区文化、企业文化、高校文化等起到了正向作用,也因其独创性受到市场青睐,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亦成为一项新课题。”
“该案中,张某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杨岱君表示,案件的成功办理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优化文创纪念品市场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开展行业集中整治,加大线上线下涉及高校品牌标识违法行为监测力度,全面规范市场秩序,构建保护高校商标知识产权长效监管机制。
“此外,这个案子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不要轻信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人设’,购买商品时要擦亮双眼,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以免上当受骗。”杨岱君提醒道。
网络世界中我们要提高信息辨别筛选能力
对此小编认为,这个案例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于假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虚假宣传和冒充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虚假宣传和冒充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少人通过编造事实、吹嘘自己的业绩打造人设,获取关注和认可,这种做法既不符合道德准则,也会误导年轻人。我们需要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选择合适的信息,不能盲目追随所谓的网红或名人。与此同时,教育和引导也非常重要。要从根本上强化教育和引导,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年轻人明白虚假宣传和冒充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榜样和价值观。
网友评论:
水木锦衣 :救命,一看到这个“清华”热搜脑子里已经全是抠脚女了和她捐J高质量男性的老公,还有自诩没有瑕疵的女性主义者 ……本是一丘之貉,一个是真清华的碰瓷医生的夫妻,一个是冒充清华的骗子。
Lucky筆筆 :他进去参观了清华大学,这是吸“百万粉”的起因吧,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
未味:从某个角度讲,他不能算无业,在待业期通过直播诈骗敛财,这是标准的灵活就业诈骗犯罪。
射羊羊 :虚荣心在作祟,真讽刺,百万粉丝没人发现是假冒的,流量变现没错,可你别骗人卖假货啊!看来加强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客户端、都市时报、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