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发现早晨课越多成绩越差】早晨课越多成绩越差?《自然》子刊 Human Behavior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一所大型高校的上课时间与出勤率、睡眠行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早晨 8:00的课出勤率最低;有早课的学生,当天的睡眠时间少了约1个小时;早课上的次数越多,成绩越差;没有早课的学生绩点最高。看到这个研究结果,很多网友表达了共鸣。我们也都知道,大学生之所以早晨起不来、没精神,...

【研究发现早晨课越多成绩越差】

早晨课越多成绩越差?《自然》子刊 Human Behavior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一所大型高校的上课时间与出勤率、睡眠行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早晨 8:00的课出勤率最低;有早课的学生,当天的睡眠时间少了约1个小时;早课上的次数越多,成绩越差;没有早课的学生绩点最高。

看到这个研究结果,很多网友表达了共鸣。我们也都知道,大学生之所以早晨起不来、没精神,大多数都是因为头一天入睡时间太晚了。而人的身体又必须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精神充沛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

其实,不仅是大学生,已经工作的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中学生、小学生,很多也都有晚睡的习惯。晚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普遍性的生活习惯。不信看看微信群聊和朋友圈的消息,大都在晚上几点开始消停,就一目了然。

然而,一个早“字”,又是刻在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有鲁迅书桌上的“早”,我们有太多关于“早”的教育。这些过去的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早一定是好的,早一定是高效的。但近年来,这种认知其实也在改变,比如教育部2021年已经规定,小学上课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

古人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其实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很大关系。电灯的发明,也许是人们作息时间的一大转变,有了稳定的光亮,人们便可以在黑夜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休息时间自然就延长了。再后来,有了电视机、互联网、智能手机,无疑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

关于晚睡的危害,其实也一直在科普,但人们似乎很难从这种生活习性中跳出来,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很多人难以从周边的环境中抽离,自律也变得越来越难。比如,有网友就吐槽,每个大学寝室几乎都有一个乒乒乓乓折腾到很晚才睡的人,这无疑会带动整个寝室晚睡。

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历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也显示,国人越来越晚睡,在23点至1点间入睡的人明显增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大学生晚睡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那么也不妨让早课晚一点,以提高听课效率。

当然,上述研究也不一定就对,但至少体现了一种实证精神,也是对现状的一种质疑:起那么早到底有没有效果?课程设计合不合理?这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探讨的。把早起当作一种固有的纪律要求,或者一味地遵循某种传统,未必就合情合理。科学的、有效的、健康的,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事实上,大学课程也并不像中小学那样,每天上午固定几节课、下午固定几节课,不同的专业和院系,课程时间排表是不一样的,也大都没有固定的教室。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不同专业的课程性质不同,同时也是为了赋予大学生更多和更自由的时间去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遵循这个逻辑,更灵活、更符合实际的课时设置,未必不是好事。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