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很多人都会觉得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与学生的关系不大,孩子真有必要检查血脂吗?  一开始以为是皮肤...

  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很多人都会觉得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与学生的关系不大,孩子真有必要检查血脂吗?

一开始以为是皮肤病

  真相令人咋舌

  在家长的陪同下,4岁的安安(化名)来看“皮肤病”。

  安安出生时皮肤就出现黄色的斑块,且逐渐增多增大,家人一直认为孩子得的是皮肤病,因为不影响孩子生活,也一直没有做进一步检查。

  血生化的化验单结果显示,安安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远高于正常值。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专家诊断,孩子并非是皮肤病,而是“黄色素瘤”,这是一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皮肤表现。

  血脂高会导致冠心病,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仅会伤心(冠心病)、伤脑(神经)、伤肝(脂肪肝),还会影响肌腱、眼睛,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诊断找到了病因,安安才得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样的高血脂情况也出现在了5岁小朋友阳阳(化名)身上。

  阳阳妈妈带孩子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诊疗部进行体检,根据孩子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孩子营养评估为肥胖。医生建议进一步行血脂、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阳阳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值。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同时指出需持续监测体重及体质指数,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查测量一次。

  学生血脂检测不仅必要

  而且尤为紧迫

  统计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肥胖与血脂异常互为因果、如影随形,学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肥胖率相当,甚至更高。

  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倍。

  2021年,天津市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这些惊人的数据都在提醒我们,儿童血脂异常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新版《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

  从近几年门诊接诊情况来看,血脂异常的儿童显著增多,大多数是因为肥胖导致的。血脂高可能造成脂肪肝,肝功能障碍,还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上海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

  还有些儿童明明不胖,甚至偏瘦,血脂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可能同时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据统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为1/100-1/500 ,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为1/200-1/500,这么高的发病率在儿童人群中急需引起家长的关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姜丽红

 根据新版《指南》,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 父母TC≥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 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预防“老年病”

  要“从娃娃抓起”

  除了血脂异常,儿童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还会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远远高于成人。儿童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饮料,因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缺乏运动等,不仅影响当下的健康指标,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长期的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压增高。

  学龄期是建立健康信念和形成健康饮食行为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去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针对学龄儿童的膳食行为和身体活动,提出了科学、权威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建议家长收藏参考。

  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及健康的关系,了解并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充分认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

  会阅读食品标签,和家人一起选购和制作食物,不浪费食物,并会进行食物搭配。

  家庭和学校构建健康食物环境

  除提供平衡膳食外,还应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 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 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 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

  ▲ 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 主动足量饮水,每天800~1400ml,首选白水。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

  ▲ 禁止饮酒和喝含酒精饮料。

  ▲ 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 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 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 保证充足睡眠。

  ▲ 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监测生长发育。

  ▲ 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状况。

  ▲ 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

  ▲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

 

原标题:调整!血脂检测列入中小学体检常规项目

转自:互联网转载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