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深化局校合作座谈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会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双方签署《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深化局校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将搭建更高层次、更广覆盖的合作平台,开创局校合作新格局。天津市副市长谢元出席活动。 根据《备忘录》,中国气象局和南开大学将汇集优质资源,努力构建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
5月23日,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深化局校合作座谈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会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双方签署《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深化局校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将搭建更高层次、更广覆盖的合作平台,开创局校合作新格局。天津市副市长谢元出席活动。
根据《备忘录》,中国气象局和南开大学将汇集优质资源,努力构建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密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气象和教育共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双方将围绕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深化合作领域,探索“气象+”协同创新研究,依托学校师资力量加强气象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的科研合作平台,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实现局校合作共赢。
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气象部门的体制和专业优势是推进气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触角向高校延伸的重要保障。南开大学愿充分发挥作为文理并重、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与中国气象局优势互补,充分发掘合作资源潜力,密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气象与环境、金融、旅游、国际法、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转化,建成服务国家气象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智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陈振林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载体,在实施气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与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新征程上,希望双方进一步完善局校合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务实合作,注重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合力打造“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气象人才培养,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持续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建设情况,包括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成果及对气象业务的支撑、局校合作下一步计划等内容。与会嘉宾从学科共建、平台建设、项目共推、人才共育、健康气象研究等角度,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局校合作进行广泛交流。
当天,陈振林一行还前往大通学生中心参观“爱国奋斗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进一步深入了解南开大学的爱国传统和教育理念。
中国气象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天津市气象局及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党委常委于海,学校相关部门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和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自2005年双方签署局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坚持聚焦“气象-环境-健康”相关研究方向开展平台建设、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应用,共同搭建了“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和“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两个科技创新平台,并获得多项国家级项目支持,产出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环境健康气象服务能力,为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气象行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在近几年,双方积极探索推动“气象+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联合研发脑卒中气象风险指标体系、制定预警方案,2021年在全国首发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联合培养的气象相关人才获得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青年英才”等称号,联合研发的“渤海西岸地区雾霾和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评估关键技术”获得中国气象局“十三五”以来气象科技成果评价优秀等级。2023年4月,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加入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共同推进气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