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除了把双碳理念纳入教育体系和老师队伍建设外,还明确提出要推动校园新建或是改造建筑的节能减排产品,鼓励学校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节能减排产品和服务...
2022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除了把双碳理念纳入教育体系和老师队伍建设外,还明确提出要推动校园新建或是改造建筑的节能减排产品,鼓励学校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节能减排产品和服务.....
总结概括下来,就是要在“3060双碳”目标的引导下,实现低碳、零碳校园的建设。其实,早在2018年,就有组织提出了“2030零碳校园”的项目计划,并以中国高校低碳转型示范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如此,零碳校园如何实现呢?小编给大家梳理了下“零碳校园‘解决方案,一起来学习~
CYCAN团队提出的“2030零碳校园”计划
零碳校园理念的推广普及
零碳校园实践的前提是零碳校园理念的推广和普及,有了理论指导,才能带动校园内的各个主体付诸实践。
从国家层面来看,《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供了总理论的指导,在双碳人才建设、双碳教师队伍建设、双碳知识普及等方面都有了明确指示。此前,就有地区学校举行“低碳进校园”等活动,随着双碳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零碳教育活动将多地多点开花,在校园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普教育体系。
其次,社会层面上,《写给青少年的“双碳‘故事》科普读物上线,专为青少年读者打造,从“碳的前世今生”说起,引导青少年了解双碳,做零碳社会主人公。
构建校园碳资产及能源管理平台
实现零碳需要过渡,从低碳、近零碳,再到零碳。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校园管理者制定适宜的零碳路线,所以第一步要先摸清碳家底。在此前零碳园区解决方案路径梳理文章中也曾说过,改造第一步便是数字化转型。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排查整理各个环节的耗电耗能情况和碳排放强度与浓度,并依据真实、可信的数据制定更加精准精细的减排方案。这个就需要依托碳资产管理平台,绘制校园碳足迹地图,碳排放多少,减碳多少,都能一清二楚,做到及时管控,及时调整。
能源管理平台可以合理规划学校的能源使用比例,设定校园建筑能耗kpi、统筹校园电力分类项目管理等,实现管理节能,推动零碳建筑、绿色电力使用比例等。此外,可以联动智慧照明、智能电网、智能路灯、集中供冷供暖设备等,对设备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测,减少事故发生;对各能源设备设计最优节能方案,减少能耗,实现技术节能。一句话,能源要用到好刃上,不浪费。
各主体采取充分减排措施
如新建建筑采用BIPV技术,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动光伏校园行。旧建筑依托BAPV技术进行改造,实现光伏利用的最大化,提升校园建筑的整体节能水平。
再比如智能路灯,实现自产自用;智能垃圾桶,发电、垃圾回收两不误。同时督促校园垃圾回收做到分类处理,发展生物智能等。教室宿舍食堂等用电用水智能化调控,采用节能产品,最大化节水节电。
还有校园绿化带的建设,增加碳汇;食堂提倡光盘行动,限塑禁塑;校车电动化,完善校园内充电桩等设施建设,鼓励师生绿色低碳出行、出差;倡导绿色办公,提升线上教务服务水平;使用绿色电力等。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教学活动,都有意识的践行绿色低碳行动,无论是随手关灯这样的小事,还是光伏进校园、智能微电网的建设等大事,都要做到应减尽减。
绿色能源促减排: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运营
零碳行动激励政策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想要做到零碳校园,就必须要做到管理减碳、技术减碳、能源减碳及生活减碳。其中,生活减碳最为复杂,减碳主体分散,减碳行为琐碎,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很难保障百分之百的节能减碳。为此,校园可以依托碳普惠机制打造校园个人碳账户,借助消费券、学分、评比等方式激励师生积极减碳。对于食堂、超市、快递店等外包主体的减碳行为也进行量化,利用碳管理平台和第三方的核算认证,评选最优减碳商家,同时鼓励食堂、超市、快递店商家开展以减碳为主体的促销活动等,如回收旧纸箱送零食、饮料。
而 对于校园访客可能造成的碳排放,可以以消费账户的形式呈现,接入超市、食堂结账系统或是学校接待系统等,估算访客碳排放,对各项数据实现分类管理。
写在最后
无论是零碳园区建设,还是零碳校园建设,其实解决方案都异曲同工,既要意识灌输,又要行动实践,需依托节能产品和技术,带领各方做到应减尽减。
而对于无法减碳的部分,则需要购买碳汇或是开发碳汇项目,来抵消碳排放。目前,这些方法论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短时期内如此操作都不会过时。举一反三,这些方法论同样可以应用到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