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作出了战略谋划。2月20日-21日,2023年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举行,部署今年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92所首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同研讨新征程新使命、新学年新作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植根于北京的清华大学,...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作出了战略谋划。2月20日-21日,2023年北京高校领导干部会举行,部署今年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92所首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共同研讨新征程新使命、新学年新作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植根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中一定不会缺席,一定为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清华大学将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产出一批一流的原创性成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主动服务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清华园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心安之处,为首都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清华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友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以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为牵引,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我们将积极谋划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统筹建好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雄安校区建设,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障碍,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服务站。以“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契机,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五子联动”成局成势,为全力推动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大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外”为特色,立足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积极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人才支持,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开拓“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在人才培养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理解中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将聚焦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全球实践的学科特色,精准对接首都发展需要,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助力。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中央民族大学积极参与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建“北京地区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活化研究与创新中心”,与北京演艺集团合作献演舞剧“五星出东方”,组织学生主动服务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及“服贸会”等,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民大力量。中央民族大学将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革命文化为底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推进文化艺术的创作、实践、展演、传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是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是强国所需、复兴所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为期半年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和大力提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自信心,做足做强外字大文章,在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两个中心”建设中,坚定走出特色一流建设的贸大新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等战略任务,着眼北京“两区”“三平台”建设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载体、新路径,在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进一步推动学校实现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奋力书写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首经贸篇章。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北京服装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以“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模式为抓手,确保学校成为具有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的“国家队”;加快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形成支撑学校事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设计力优势”、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力优势”、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力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力优势”;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科研创新工程、成果转化实践工程、服装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和国际交流合作工程这“五大工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时尚高校的新路。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军:北京物资学院按照分类发展办学定位,坚持“立地顶天”发展战略,聚焦物流流通领域调整学科布局,实现特色发展;以强化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创办京东学院、期货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副中心需求聚焦科研方向,推动学校高水平发展;建立“招生—培养—就业”挂钩的机制,增强专业和首都发展的适应性,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绩效工资改革为突破口改革评价、分配和人事聘任制度,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提高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研创新为动力、人才队伍为关键的整体性协同性,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3+3+2”学科专业布局,以人财物精准配置、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牵引 ,加快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安全应急”双翼驱动的学科交叉融合,产出标志性学术成果,深度参与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东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早教及学前教育、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青年工作与基层治理等专业群优势,以首都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学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北京学前职业教育集团、智慧养老工程师学院、“政务服务与基层治理”等产业学院高标准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突出、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有国际视野、有职业技能素养的基层青年先锋人才,为推动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北青”力量。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喜军: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高水平技能型大学的发展要求,突出城教融合办学特色,全力打造“首都城市发展的工匠摇篮”。

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建设“北京离不开”的高职院校。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高精尖”产业布局,将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示范引领,建设“全国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全面加强智慧化专业群建设水平,探索职业院校服务城市发展新路径,努力成为全国城教融合的典范。加强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进入新一轮“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行列。

文/王宇 常悦

(责编:郝孟佳、熊旭)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