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贺兰山下砥初心 广袤西部砺青春 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链燃烧气化研究实验室。 资料图片 宁夏大学校园景色。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宁夏大学】 1月8日上午,贺兰山下的宁夏大学,寒假中的校园寂静如画,行政楼里却不时传来热烈讨论声。当天,宁夏大学工程及地理学部制改革启动大会召开,虽然不少学院领导和教师是线上参会,大家关于学部制改革中...
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链燃烧气化研究实验室。 资料图片
宁夏大学校园景色。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宁夏大学】
1月8日上午,贺兰山下的宁夏大学,寒假中的校园寂静如画,行政楼里却不时传来热烈讨论声。当天,宁夏大学工程及地理学部制改革启动大会召开,虽然不少学院领导和教师是线上参会,大家关于学部制改革中学院办学定位、学科布局、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的讨论热情却丝毫不减。
学部制改革,是宁夏大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健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学校已成立了9个学部,为确保开学后新成立学部正常运转,各院系纷纷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人员调配、实验设备安装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和人才提出殷切希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说,学校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不断深化对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的学思践悟,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统筹当前和长远,明确目标和任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思践悟,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学校大发展
2022年10月30日,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的一间会议室里,专家教授围坐在一起,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研究和工作方向谈体会、谈想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两个‘一起’突出了我们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授李伟在交流时说。
教授彭向前认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构建中国式民族史理论的重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系、叙事体系、史料体系、话语体系。
大学习凝聚思想共识,大讨论筑牢信仰之基。像这样的学习交流会,在宁夏大学已成常态。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宁夏大学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集中学习教育。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关键少数”作用,通过研讨班、读书班、学习班等形式领学促学。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强大动力,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学校大发展。
“三个务必是什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自我革命。”……在宁夏大学师生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手账刷了屏,掀起青年学子“学起来,快跟上”的热潮。
“我将牢记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嘱托,勇担青年使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腾飞所在的凌云宣讲团可谓“行走的思政课”。连日来,宣讲团成员用青年人的视角和语言认真备课磨课,走进中小学校、农村社区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宁夏大学综合运用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全方位、高频次展现。同时,邀请区内外专家和教育部巡讲团成员,组织校内巡回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全覆盖宣讲。
主动融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新年刚过,宁夏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夏明许的研究团队就忙碌起来了。“年前跟石嘴山市一家铸造企业谈妥了,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这不,技术方案刚刚定下来,马上就进入研发。”说起新材料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夏明许的话语中透着兴奋。
因项目合作经常跟企业打交道的夏明许,深知欠发达地区对科技创新的渴求。“高校有相对深厚的创新环境、人才、成果等积淀,我们探索与企业、单位联合搭建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推动高校创新资源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和产业,提升区域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能力。”夏明许说。2022年以来,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需求对接会,在锂电池、金属材料等领域与企业签订了不少研发合作项目。
“主动适应产业转型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价值,是宁夏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强大助力。”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志科说。
宁夏大学紧抓“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机遇,围绕宁夏“三区建设”和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与5市和部分县区、单位、企业等签署校地合作协议,确立了“5+N”的校地政产学研用合作格局,为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赋能增效奠定了基础。
“我们立足宁夏、扎根宁夏,培养的人才大部分留在了宁夏,最终还是要为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宁夏大学科学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周学忠感触颇深。他说,不久前,学校参与的6个自治区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项目结项,覆盖高层次人才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像这样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项目,我们每年能拿到70多项”。
2022年,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发展“六新六优六特”产业,这为高校提高服务地方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提供了新契机。宁夏大学积极推动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学科研单位融合改革,组建成立了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前沿交叉学院、民族与历史学院等与自治区重点产业直接关联的教学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作为成立还不足一年的“新生代”,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已经在“互联网+”、电子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院、聘请产业导师或“订单式”培养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我们升级改造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4个专业,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交叉本科专业,最近正在申请智能工程与技术专业,目标就是将前沿科技和传统学科打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前沿交叉学院执行院长王磊说。
立德树人,以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量质齐升
前不久,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发布的一则“雏鹰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营学员招募公告,在师生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计划通过选拔各学院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和学术科研潜质的学生,依托各领域知名专家,以“雄鹰”孵化“雏鹰”的形式,培养一批懂市场、精技能、善创新、会创业的交叉拔尖型双创人才。
“这是我们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名师引领、资源共享、校企协调、团队合作、相互赋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校内单一的人才培养思维定式。”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蛟介绍。
这次招募的200多人的导师团队中,不仅有本校创新创业领域的教师,还有刚刚引进的青年博士、企业工匠、国内名校教师等,各领域的名师资源聚集形成复合型、交叉型、高质量的双创师资团队。“接下来将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未来发展方向等,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冯蛟说。
在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优秀人才储备的依赖度更加明显,倒逼高校深化改革、发挥学科优势,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输出高层次人才。
2022年以来,宁夏大学共获批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93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区域联合基金项目数历史性突破,首次同一年度获批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实现立项“零”的突破。其中,气流床煤气化多相转化过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实现单项成果转化上千万元。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新增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获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智慧水利、数字化创新创业管理、网络安全、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与健康等7个微专业,42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施100余项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022年,在毕业生人数增长7.7%的基础上,宁夏大学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8.11%,比2021年增长10.15%。
“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优势,推动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需求、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战略需要精准对接,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创新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彭志科表示。(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