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教育科技博士孙林宏证(Shawn) 摘 要 随着疫情的过渡,紧急实施的线上教学可能难以应对外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来自各方学生源源不绝的学习需要。本文用五个问题,带您初步了解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课程新模式:混合弹性课程模式(Hybrid-Flexible Course Model)。 ...
作者:教育科技博士孙林宏证(Shawn)
摘 要
随着疫情的过渡,紧急实施的线上教学可能难以应对外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来自各方学生源源不绝的学习需要。本文用五个问题,带您初步了解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课程新模式:混合弹性课程模式(Hybrid-Flexible Course Model)。
什么是混合弹性课程模式?
(Hybrid-Flexible Course Model)
▋ 这个概念说新也不新,说旧也不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在2010年便提出相关介绍,当时网络环境正逐步成熟,大规模线上开放的课程模式(MOOCs)也还在酝酿中。时至今日,在高速网络、智慧教室、线上平台、课程录直播的外部条件发展下,年初的疫情冲击,加速了课程模式的变革,混合弹性课程(Hybrid-Flexible Course,或是HyFlex Course)也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SLIBNU)在今年三、四月连续发布了几份关于弹性学习说明与指南(Handbook on Facilitating Flexible Learning during Educational Disruption; Guidance on Flexible Learning during Campus Closures),里面也总结了包括网络直播、线上互动、慕课学习、基于视频的翻转教学、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案例,从线上(online)、弹性(flexible)的角度,介绍设计、方法、内容工具、活动、评价等相关思路,作为疫情影响下师生课程教学的相应参考。这时,适应疫情的停课不停学,是以偏向线上、远程教学的角度来切入。
EDUCAUSE、旧金山州立大学、杜佩奇学院等相继在国际高教社群中提出混合学习(Hybrid Learning)、混合弹性课程(HyFlex Course)相关概念。简单来说,混合弹性课程是一种结合面授(face-to-face,F2F)和线上学习(online learning)的教学模式(如图1),课程内容与活动都能让学生以到场参与(in person)、线上同步(synchronously online)、线上异步(asynchronously online)方式取得或参与。混合弹性模式着重于学习选择上的弹性,提供以学生为导向的多型态学习经验(student-directed multi-modal learning experience),也让课程进行的方式更多元。
图1、混合课程光谱
混合弹性模式如何实施?
▋ HyFlex模式要求教师重新思考、重新构建如何让学生能有效与教学者、内容、同学一起参与和互动。那要如何实施呢?我们可以简单从三方面来看:
1. 课程资源:在HyFlex模式中,所有的课程资源都需要上线。不管学生选择如何参与课程(亲自到场、线上同步、线上异步等),都要能够取得课程提供的学习内容、工具,此外,现场与远程的师生都能够相互分享文档、动画、音视频等资源。
2. 课程活动:有一部分师生可能在实体教室上课,远程学生在参与直播课程时,HyFlex课程模式需要提供线上讨论区、聊天区,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交流,必要时让指定或全部远程的参与者开启视频通讯和语音,进行及时互动。教师在课程中发起的点名、投票、随堂测等实时活动,也需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在共同的可视化画面中同步呈现出来。
3. 课程指引:有些学生会需要修课的服务支持,例如登入课程说明、视频工具使用、平台应用介绍等。相应的素材与步骤指引必须事前准备完善、提早发布,并且让这些内容随时可被取得,例如将教学视频上传到永久保存的线上空间、线上平台提供能互动的新手指引等。
为什么需要了解混合弹性模式?
▋ 在高校平日的教学运行,有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健康危机等外在、难预期的因素影响。2020上半年的疫情冲击,让师生无法正常返校,课程运行方式大受影响,迫使许多学校教师仓促地使用不熟悉的平台工具,快速开展线上教学,就是正在发生的实际场景。
而基于过去半年仓促实施的线上教学,国际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反思:紧急状态下的远程教学(Emergency Remote Teaching)不等于有效的线上教学(Effective Online Instruction)。随着校园的逐步开启、实体教室教学的回归,学校和教师将面临环境健康、预算经费、往返差旅等许多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应对师生所处环境不同,且学校教学、教研、学习仍需要持续推进的挑战下,HyFlex模式提供了相对弹性、多元的路径,让学生可以选择、自行选择、持续学习、学会学习,才是不停学的核心精神。
实施上会有什么难点?
▋ 在实施混合弹性模式的过程中,会有以下六个常见挑战。
1. 科技与课程间的融合:科技的选用和使用,必须要能对应课程的需求,维持稳定的运作,确保使用者(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能在需要时取得、运用,且能持续运维和更新。
2. 对所有学生的支持度:学生所拥有的软硬件、网络等环境条件可能都不同,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取得URL、载点等路径,并能随时取用需要的指引和帮助。
3. 教师的适应度和能力:多数教师可能对于线下的同步教学(例如:F2F)比较熟悉,但对于线上同步(例如:直播、广播)、混合教学(例如:在实体教室面授,同时直播出去、和远程学生互动)需要再学习、练习。而有些老师在异步教学(asynchronous teaching)的内容和活动设计上,可能也需要积累更多经验。
4. 确保课程资源可取得:课程资源需要先数字化(digitalisation),并上传到所有学生都可以取用到的网络空间,降低实体教具的限制,同时提高资源的触及率和复用性。
5. 课程建设和修课规则:传统课程依托于实体教室,根据教室大小或教师状况有修课人数的限制,对于学生注册、选课、上课的方式和时数也有既定规则,需要因应模式有所调整。
6. 对于新型模式的偏见:混合弹性模式的实施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动机、行为。此外,学校管理者、教师本身如果对于教学改革有过多的不信任,难以上下一心齐力推动,对混合弹性模式的实施有根本的影响力。
对教与学的启示?
▋ 从学习角度来看,HyFlex模式提供教学和学习的弹性,旨在降低学生接触和参与课程的门槛,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透过自己选择的方式,取得有用得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进而改善学习体验,达成学习目标。目前美国的密西根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的寒武纪学院、比利时的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中国的浙江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等学校都正在探究、实施不同程度的HyFlex Course。
从教学方面而言,HyFlex模式有课程设计上的弹性,但也是对课程建设、教师能力的挑战。目前国际上的线上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例如Quality Matters(QM)的高教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复旦大学和QM联合发布的FD-QM指标、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线上教学者能力指标中,也有相对应的维度和要求。学校可以至少从F2F、Synchronous Teaching、Asynchronous Teaching三个面向来检视现在的课程和教学,并为不同能力特质的教师规划、开展有系统的主题专业培训,提升需要的知识能力,建立新型教学人才队伍。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研究院的经验与观察,HyFlex模式不见得适合所有课程,例如需要在实验室、临床环境、特定场所(像是电影院、古迹、河流沿岸等)进行的教学,这些课程和训练仰赖于同步、实际的亲身参与,才能有较佳的学习经验和效果。
本文作者
孙林宏证(Shawn),教育科技博士,智园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团队积累超过200场、超过万名教师的受邀演讲、信息化教学培训、以及创新教学改革咨询。担任多本SSCI、SCI、EI国际期刊审查委员,曾发表过数十篇教育科技相关国际期刊与研讨会论文,研究领域为教育科技趋势、创新教学策略、教学数据分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课程教学设计等。
参考文献
- What makes learners a good fit for hybrid learning? Learning competences as predictors of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in hybrid learning space
https://ber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jet.12949
-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HyFlex Course Mode
l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20/7/7-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hyflex-course-model
- Hybrid-Flexible Course Design
https://edtechbooks.org/hyf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