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混淆概念虚假宣传、隐瞒信息欺骗公众、“山寨证书”五花八门……读者呼吁——  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金台视线·关注职业培训市场(上))  本报记者 孙立极 史一棋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单位在利益驱使下,以“高薪挂靠”“短期速成”“市场短缺”等名义诱骗消费者,发放各类“山寨证书”,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严重扰乱职业培训市场,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如何构建...

  混淆概念虚假宣传、隐瞒信息欺骗公众、“山寨证书”五花八门……读者呼吁——

  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金台视线·关注职业培训市场(上))

  本报记者 孙立极 史一棋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单位在利益驱使下,以“高薪挂靠”“短期速成”“市场短缺”等名义诱骗消费者,发放各类“山寨证书”,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严重扰乱职业培训市场,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如何构建良好的技能技术人才评价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展开调查采访,敬请关注。

  ——编 者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决定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针对职业培训市场存在的一些乱象,社会反映十分强烈,相关投诉量居高不下。职业培训市场究竟“乱”在哪里?“山寨证书”到底怎样“山寨”?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没资格却报上了名,“企业代报名”原来是伪造学历、工作经历

  四川省眉山市市民徐成虎今年53岁。2020年2月,他浏览网页时发现一则“报考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广告。“我留了联系方式,很快就有客服找到我。他们说这个证很好考,只要过了,光挂靠费每年就能拿到10万元左右。”徐成虎十分动心,“但我只有初中文凭,客服说,不用担心学历,可以通过企业代报名,和正常报名一样”。

  3月8日,徐成虎交了6980元,报了该培训机构的网上培训课基础班。没两天,徐成虎又接到工作人员电话,说“再交5000元,可以保证一年内通过考试,拿到证后优先推荐挂靠大企业”。工作人员称他们的授课老师都是考试出题的专家,考前会有密卷,并承诺如果拿不到证书将“全额退费”。在工作人员的诱导下,徐成虎交钱升入高级班。“这两年,我认真听课,还买了一大堆参考资料自学,就是希望尽快通过考试拿到证,多赚一点钱。”徐成虎说。

  但培训机构吹出的肥皂泡很快破碎。前不久,徐成虎听到另一家培训机构的网上公开课,觉得不错,打电话咨询时,对方告诉他,“你的学历不够,也没有相关工作经历,不能报名”。

  徐成虎蒙了,“我已经报过名了,怎么会不符合报名要求呢?”在别人指点下,他上网找到了自己的报名表,发现上面显示他不但有大专文凭,还有在成都某家与消防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

  记者了解到,按照相关规定,报考“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需要消防工程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而且,报名实行告知承诺制,报考人员须承诺本人符合报考条件,报名时所填报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而所谓的“企业代报名”,其实就是通过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让原本没有报名资格的人也能参加考试。“学历和工作经历都是伪造的,就算通过了考试,也会因作弊被取消成绩。”徐成虎说。

  徐成虎的经历并非个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还有一些网友有类似遭遇。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上以“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为关键词搜索,在众多广告中,联系了其中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于老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咱们的学员都是冲着‘一次通过’来的。证书一旦拿到手就不会挂不出去,工资有人给、社保有人交,不用担心失业,跟‘铁饭碗’没有区别。学历不够可以企业代报名,我们做了几十年的代报名,合作机构和渠道都很成熟。”

  记者发现,实际上,像“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这样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一般通过率较低。一些职业培训机构与学员签订所谓“考不过再免费培训”的合同,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到学员两三年后发现真相时,培训协议时效早已过了。

  打着“官方认证”、部门备案等幌子,实际上却是“山寨证书”

  “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代考包过、“碳排放管理高级证”兼职挂靠月入过万元、“整理收纳名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广告,实际上是一些培训机构假冒权威机构名义制造的“山寨证书”。

  山西省太原市读者陈蓉今年1月在网上看到一则“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广告,声称“是人社部正规认证的职业,拿到证书后时薪约为1000元”。

  “就在我准备交钱的时候,儿子上网一查才发现,在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根本找不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证书也不属于职业(执业)资格类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是培训机构自己颁发的培训证书。我这才没上当。”陈蓉说。

  而来自北京市的张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21年5月,他通过网上课程、线上考试获得了“健康管理师”证书。不料,当年8月,他就看到颁发证书的两家单位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分别发表声明,称培训机构声称的与两协会合作的培训项目、颁发的培训证书均与他们无关。张先生此时才发现,他拿到的所谓“岗位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在协会网站上完全查不到,当初联系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也早已联系不上。“高昂的培训费加上几个月的努力学习,只换来一纸没人承认的‘山寨证书’。”张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打着“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通过极具欺骗性的名称,企图营造官方认可的背景,混淆视听。

  近日,有关部门通过网络巡查和群众举报,查处了两家制造发放“山寨证书”的不法机构。其中一家机构搭建了名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的网站,不但违规使用国徽标识,还在网页左上角标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字样。另一家机构则直接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页面内容与人事考试中心官方网站高度相似。目前,二者因涉嫌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均已被有关部门关停。

  职业培训市场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有关部门针对阻碍人才进入市场的“硬杠杠”不断做减法,先后分7批取消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比例达到70%。

  但一些培训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混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的区别,称“培训证书是国家要求的入职门槛”,继续培训发放已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一些机构将目光瞄准新职业领域,利用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存在政策空白的现状,炮制所谓的新职业资格证书,以此谋取非法利益。

  记者还发现,一些消费者对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性质、背景并不了解,对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也缺乏认知。还有一些消费者对证件挂靠等责任认识不够到位。按照有关规定,证件挂靠是违法行为。以注册建造师为例,住建部发布的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注册建造师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不得超出执业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执业活动。

  此外,线上报名、线上培训等方式便利了异地报名和学习,但也存在查证、维权不便等问题。

  记者探访了一家在网上被大量投诉的培训机构。该机构的注册地址在华北某省镇上,可当记者到达该地,却没有发现任何与这家培训机构相关的招牌或广告。附近居民和商家也都表示,从来不知道这里有家培训机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有消费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回复,“该企业已列入地址经营异常名录,暂停在注册地开展经营活动,也联系不到该企业负责人,无法继续查证”。

  职业培训市场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参加职业培训的消费者中,既有希望掌握更多技能的职场新人,也有不少希望转换职业的普通人。不法机构利用他们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陷阱,不但给他们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社会诚信和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培训、考核的良好秩序关乎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浙江省杭州市读者吴女士表示,应当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规范运行,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营造良好环境。

  (陈之琪、雷雅麟参与采写)

[ 责编:田媛 ]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