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直播课、快速提分班、冬季集训营……尽管寒假尚未到来,但五花八门的报班行动早已火热开启。
如今,报班不再是中小学生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小不点”也加入其中;看似省时省力又省钱的网课让不少家长动心,但背后暗藏的种种猫腻同样闹心。
幼儿园孩子加入报班大军
再过5天,3岁半的佳佳就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寒假班。“其实这次算续报,之前已经上过秋季班。”2019年9月,佳佳的妈妈徐丹在幼儿园门口排队时,偶然听其他家长聊起孩子上数学思维课的事。“当时挺意外的,原以为要上了小学才要考虑报班,没想到大家起步都这么早。”
多方打听后,徐丹恍然意识到,3岁被很多培训机构定义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不管是英语还是数学,甚至包括少儿编程,几乎都是从这么大开始招生。”这让徐丹不再淡定,“我们家孩子是8月出生的,在班上本来就小,如果再不给她补一补,以后恐怕会更吃力。”
怀揣着这份焦虑,徐丹很快带佳佳到培训机构做了评估,之后便花3600元报名数学思维课的秋季班,“按照顾问的说法,我们还比班上其他孩子少了个暑期班,只能算半路上车。”
刚上课时,佳佳并不习惯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在课桌前听讲,但徐丹还是坚持要求她集中注意力,“既然来了,就想着尽量不中断,否则没什么效果,所以又报了寒假班。”
对于徐丹的无奈,林悦颇有共鸣。再过半年,儿子冬冬就要上小学,这个寒假在她看来无疑是关键的准备期。“我们也想让孩子多玩会儿,可不报班不行,好多过来人都提醒我,千万别指望什么零基础,等到时候被老师叫家长就晚了。”
权衡之下,林悦还是在离家不远的培训机构给冬冬报了幼小衔接的寒假班,“跟上学一样,全天都在那边,各科排得满满当当,数学要学100以内加减法,拼音、英语也都要教,每天还练写字。”
在线课程质量未必“在线”
考虑到去培训机构往返路上起码要一个多小时,而寒假期间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没办法保证接送;再加上在线课程的费用比起线下机构少说也能便宜一半,因此于敏像很多家长一样,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阳阳选择报了网课。
相比那些高标准、严要求的家长来说,于敏认为自己对待儿子的学习已经相当“随缘”,“从来没想过要让他的成绩在班里有多拔尖,只希望他能实实在在学到点原汁原味的英语。”
然而,于敏发现这点小小的愿望依旧很难达成。第一次试听课,阳阳与外教聊得很不错,可到了正式课,于敏才知道原来外教并不固定,“好不容易刚适应,下次又来别人。”
每次面对新面孔,阳阳都不得不调整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而外教也因为不了解阳阳的情况,总要从最基础的聊起。更令于敏气愤的是,外教的发音千差万别,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会儿英音,一会儿美音,一会儿还带着浓重的东南亚口音,孩子都不知道该按谁的来了。甚至有些连交流都有困难,只能不停打断,让对方一遍遍重复。”
于敏找过客服,提出让平台换回试听课时的外教,结果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外教会有工作变动,没办法保证一直都在。之后,于敏又试图到平台上查看外教的介绍,但页面上只强调外教都很优秀,经过严格面试筛选而来,却不显示每名外教的具体信息和资格证书,“客服说外教都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不能随便公开他们的个人经历。”
而教育部等六部门2019年7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除了师资以外,于敏还对平台本身的资质产生怀疑,“一些互联网教育企业只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没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这显然也是违反规定的。”(记者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