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辽宁省阜新市,每所学校都有信息技术“能手”
  一名技术能手,就撑起了整个校园网

  日前,记者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阜新镇学校采访时看到,信息技术课教师胡刚自己动手配置了交换机,哪种是二层交换,哪种是三层交换,哪种带有路由功能,都难不住他。“我自己还划分了网段IP地址。”说到这里,胡老师欣喜和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因为这些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身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胡刚过去只会教学生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但对校园网设备是陌生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他不会维修,也不会连接网线和水晶头,更别提如何分配网络IP地址了。“之前参加过几次市里的培训,老师讲的好像听懂了,但是,回来自己一操作,又什么都不会了。”面对校园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及应用上面的一些实际困难,胡刚老师很苦恼。“不过,前些天胡老师出去学习了一次,回来后胆子变大了,技术变强了。”学校教学校长刘福明说,“现在学校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都靠他。一名技术能手,就撑起了整个校园网。”

  刘福明校长说的培训是阜新市电化教育馆在今年4月22日开展的新一轮创新性培训。阜蒙和彰武两县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走进阜新市第一职专信息技术实训基地,亲眼所见,亲自上手,还有专业教师传帮带。培训过后,教师们能力增强。

  早在2012年,阜新市政府就投入巨资启动了“班班通”工程,使全市农村中心校以上的201所中小学、3541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这让阜新市教育踏入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花费巨资建起的校园网,应用水平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明白人”。据阜新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孙光辉介绍,全市53%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是专业出身,而是由其他学科转任过来,特别是阜蒙县和彰武县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此类问题尤为突出。学科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实践能力薄弱。然而,在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缺一不可,而学科教师恰恰是其中关键一环。

  为此,阜新市专门成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训基地,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领进实训室,定期、分层次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按照计划,年内,阜新市城乡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普遍培训一次,每所学校都将有一名信息技术“能手”。

  阜蒙县旧庙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孙娟第一次走进阜新市第一职专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时惊呆了。这里拥有10多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实训室,在这里可以完成一系列有关信息技术、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活动。在网络实训中心实训室,孙娟和其他学员一起亲手搭建和维护网络,做网络安全与攻防实验。在综合布线实训室,他们自己学会了双绞线跳线制作,并进行检测。在综合布线工程实训墙上,他们动手布线,模拟结构化布线的全过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以往,参加培训,一般都是老师台上讲,大家坐在教室里面听。这次让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做一遍,记得牢。”孙娟老师说,“每天培训结束后,大家都舍不得回驻地,在实训室反复做实践课程,都想快些练会。真的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不会的知识,以后,学校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再也不用犯愁了。真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培训。”

  培训结束以后,阜新市电教馆又建立了学科专家与学员之间的QQ群和微信群,为教师搭建起了日常学习研讨的平台。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