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扬州教育是啥样?看看这些新变化

  形势在变,教育也在跟着变。前不久,扬州市召开2016年度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部署了“十三五”和2016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五年后的扬州教育是啥样?本报记者带您提前展望扬州教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八大工程,体验不一样的教育“加速度”。

  “看得见、摸得着”的“十二五”教育成果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围绕教育中心任务,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应用效益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被纳入到扬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学100%接入宽带网络,100%建成了校园网,100%接入省教科研网,计算机总量达85000台。每2个班级拥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平均每校有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近1/3班级拥有电子白板,约1/3学校拥有微格教室,建成数字化校园360所。按照“典型带动、行政推动、需求驱动、平台互动”的要求,针对各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基于网络的微培训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市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数字资源平台、搭建各类学习空间,能够运用电子白板等交互媒体革新课堂教学,能够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有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常态。区域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网上结对,依托扬州教育数字化网络组建城乡学校联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家校互动、教师培训、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公平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增强。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八大工程展望

  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工程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扬州基础城域网络,多方合作,积极构建万兆以上带宽互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扬州教育智能网络系统。市、县、校三级教育网络通过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江苏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高速互联互通,中小学校教育城域网接入带宽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实现无线覆盖,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化设施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标准达到省Ⅰ类要求。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建设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内容的智慧校园,促进学校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网络、增强现实、云计算、普适计算等新技术,利用智能手机、游戏化学习、智能机器、3D打印等新手段,支持翻转课堂、慕课、泛在学习、移动学习、STEAM、创客教育、思维训练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建设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平台,为学校提供行政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应用服务。到2020年,全市60%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智慧课堂建设工程

  实施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工程,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设智慧课堂示范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为目标,从课堂寻找突破口,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到2020年,全市20%的学校建成智慧课堂示范校。

  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充分利用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向全市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进行优质资源免费推送。各县(市、区)要积极构建县区级教育资源中心,学校要加快校本特色资源库建设,共同搭建市、县、校三级架构的资源体系。整合扬州同步课程网和扬州教育资源网,融合各类终身学习软硬件资源,建成安全、便捷、高效、易用的智慧学习综合服务的“教育云学堂”平台,支持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多终端,将学习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到2020年,建成扬州“教育云学堂”,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多样性的需求。

  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到2020年,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重点打造教育数据中心,教育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做好数据异地互相备份,增强系统安全稳定性、提高服务及时性。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积极对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加快应用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市教师、学生及办学条件等教育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开展教育大数据的监测、挖掘与分析,推进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精细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

  开展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技术与安全培训,提高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各地各校要制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培训目标,在教学以及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到2020年,培育一批智慧教育名师、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数字化学习社区。

  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深化工程

  深入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力求在网上结对的内容、形式、载体、成果和机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持续保持全市中小学校网上结对巩固率100%,重点发掘和打造一批有典型意义、示范作用的结对先进学校组。加强自动录播、高速无线、智能信息终端等数字手段应用,借助城乡学校网络教研平台,推广教育信息化先进应用成果。强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管理机制,开展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网络安全建设工程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把手责任制。规范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准入要求,推动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数据容灾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按需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推动软件正版化,构建可信、可控、可追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环境。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