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力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优质义务教育

   解决好非户籍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对我国人口流入较多的大中城市来说,是保障民生幸福,实现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重点之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6.6%,比例在全国一线城市中最高。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入学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目前,深圳义务教育阶段58.7%的学位提供给了随迁子女,规模和占比均为全国一线城市最高,有力保障了超大规模移民城市的适龄人口入学需求。

  制定确保教育公平的就读政策

   深圳市福田区石厦村居民温燕玲的两个孩子都毕业于荔园小学众孚校区,她告诉记者:“不管孩子父母有没有深圳户籍,只要有居住证,并且缴满一年的社保,都可以申请就近入学,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积分规则来分配学校。”

   早在2005年,深圳就已制定全国门槛最低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2018年修订出台的《深圳市非深户籍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办法》,明确以特区居住证作为主要入学依据,凡符合就读条件的非深户籍随迁子女与深户适龄儿童一样,可在本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按统一程序在网上就近申请学位,并实施统一的学籍管理、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

   此外,与大部分城市先安排户籍儿童再安排随迁子女不同,深圳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试行积分入学办法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积分入学政策。将户籍儿童和符合本市就读条件的非深户籍儿童统一纳入积分入学范围,根据招生计划和积分情况统一安排学位。

  保障来深建设者子女的教育权益

   “我们区外来务工人员比例非常大,据统计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计有81957人,其中非深户籍的就有62769人,而且每年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光明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高伟波告诉记者。为此,从2018年以来,光明区大力增加学位供给的力度,平均每年都有四五所新建的公办学校、1万多个学位启用。

   “去年我们区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是30亿元,占了全区财政收入较大比重。”高伟波说,“十四五”期间,光明区将增加5万个公办学位,全力保障来深建设者子女的教育权益。

   走进光明区玉律社区的玉律学校,美丽、明亮的教学楼矗立在花园般的校园中,谁也想不到,这座被誉为“深圳最美学校”的校园7年前还是城中村的“村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学成绩,在区域内都曾是倒数。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被呵护。”玉律学校校长王婷告诉记者,目前该校共1713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达到88%。学校学生多随父母租住在城中村,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太好。

   “校园建筑具有教育性,一个美好、温暖、干净、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会让人不自觉地改善行为、习惯、姿态甚至品性。”王婷说,因此,在光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两三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和提升,不仅从硬件设施上高标准建设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美丽校园,还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年龄阶段特点,分别开设绘画、舞蹈、音乐、手工等艺术课程,免费为务工家庭子女提供美术器材和乐器。

   “最初我在工厂打工,后来结婚生子,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不想把孩子送回老家,坚持带在自己身边。”六年级4班莫瑞淇的家长熊洪清告诉记者,在玉律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长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她的孩子原本内向、不爱说话,如今在学校学习了跆拳道课程,参加阮乐演奏社团,还能大方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这让她十分欣慰。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深圳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5所,新增学位23.8万个以上,较“十二五”时期增加50%以上。进入新时期,深圳再次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战,实施大规模学校建设计划,2020-2025年将新增74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78%。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上课有趣多了、课外活动变多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述学校合并到荔园小学之后发生的变化。

   据了解,石厦村作为福田区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居住了6万多名出租车司机及其家属,当中大部分居民的适龄儿童都入读了众孚学校,2019年起,该校被纳入深圳荔园教育集团,成为荔园小学众孚校区。

   两年多来,荔园小学通过分享、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举办联合教研活动、师资交流等方式来帮扶众孚这个相对薄弱的新成员校,最终大幅提升了该校的整体水平。

   “几年前,我不是没有想过把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但家里条件有限,这里又确实比较方便。”家长冯中强告诉记者,由于焦虑,他给孩子报了周末的补习班,每天放学还要盯着孩子刷题,不但效果甚微,孩子还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

   “荔园接管后,每学期都开设一系列家长分享会和开放日活动,还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于是我们听从老师的建议,对孩子采取了多元教育的模式。”冯中强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成为班会主持人,还参加了学校的广播站、舞蹈社团,性格逐渐从内向变得开朗。

   “每学期众孚校区都会举行持续一个多月的‘青蓝工程展示课暨骨干教师开放课活动’,为我们配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师傅,课前磨课,课后科组及时组织评课活动,大家共同提高。”刚刚荣获了“深圳市教坛新秀”的青年教师胥倩雯告诉记者,正是在这样的体系下,课堂从老师讲变成了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也让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这正是深圳探索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新路径——集团化办学,通过一所优质校带领几所学校成立一个教育集团,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为保障随迁子女享受公平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多年以来,深圳都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把公办学校在校在籍随迁子女纳入学校教职工编制、办学经费的配置基数。”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