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面临课后托管时段教育活动不够丰富等问题,家长和学生面临在周末和节假日如何选择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托管班问题,各界志愿者面临如何精准对接需求等问题。如何发挥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作用,让青少年在“双减”过程中更有获得感,急需破题。
聚焦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群体的上述需求,团浙江省委按照“一队一图一库四场景”(建立一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一套校外教育阵地图、一个素质教育线上课程库;四场景为服务需求一键发布场景、课后服务一键点单场景、线上课程一网通学场景、志愿服务一键报名场景)的思路,通过省、市、县团组织跨层级上下联动,与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横向协同,在现有的青年志愿汇、数字少年宫、数字红领巾学院等应用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全力打造“青春助力双减服务”多跨场景应用。应用在志愿汇、“浙里办”上线试运行,截至11月10日,共注册用户1923452人,日访问量达2万以上,已有61341人次参与托管志愿服务,开发课程2109节,红色研学基地517个,开展课后托管15209次,志愿服务时长19万小时,160万青少年受益。
共青团浙江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线上应用场景,集成各方需求信息和资源清单,初步形成横向纵向融通、线上线下互动、校内校外并举的供需匹配机制,有效解决了学校找课难、家长报名难、志愿者奉献难等问题,提升了志愿者贡献度和课后托管课程丰富性。通过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素质教育课程库、校外教育阵地图,健全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组织、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青年文明号集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机制。线上汇集全省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红领巾e站阵地等资源,开发包括参观访问、主题学习、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等红色研学活动路线,形成“线上导航、线下体验”的红色研学模式,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应用为孩子报名。学校可以在应用上根据各地共青团发布的课程菜单,进行点单服务,预约志愿者送课进校服务。
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很快体验了该应用。在专区报名后,区志愿者协会很快联系了她并匹配了附近学校,“这个专区推出得很及时,也很有效,能为我们精准匹配到合适岗位,让我们的专业技能得以发挥。”据悉,报名成功后,志愿者可免费领取志愿服务期间人身意外伤害险,并由招募方确认资质、开展岗前培训。(记者 蒋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