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个宿舍的第一个学生刷脸进入后,系统自动为他所在的宿舍通电,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时,系统自动断电。该模式运行以来,仅一栋宿舍楼比往年同期每月节约用电2000多度,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学生用电安全。”近日,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王江兵向记者介绍学校的“校园智能生活社区”建设,“此外我们还将人脸识别系统与教务系统联动,根据每名学生的课表,自动比对上课时间仍未离开宿舍的学生,并向其发送提醒信息。”  王...

  “每个宿舍的第一个学生刷脸进入后,系统自动为他所在的宿舍通电,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时,系统自动断电。该模式运行以来,仅一栋宿舍楼比往年同期每月节约用电2000多度,同时也有效保障了学生用电安全。”近日,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王江兵向记者介绍学校的“校园智能生活社区”建设,“此外我们还将人脸识别系统与教务系统联动,根据每名学生的课表,自动比对上课时间仍未离开宿舍的学生,并向其发送提醒信息。”

  王江兵介绍,去年上半年,该校创造性地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与宿舍电控系统“捆绑”,实现无人宿舍及时断电,有效节约电力。

  这只是扬州大学开展“校园智能生活社区模式”的冰山一角。今年初,该模式获得了江苏省高校后勤信息化融合新业态“开拓奖”。

  在扬州大学副校长洪涛看来,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建设“节约型”绿色校园可以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

  “2017年,学校成立了绿色校园建设技术支撑专家小组,由建筑、能源、电气、环境、材料等相关学科的教授和专家组成,为全校节能规划、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洪涛说。

  在扬州大学能耗监测管理中心,电子大屏上显示着由200个智能水表、3000个智能电表及精准走位的水电网路构成的“3D能耗地图”,两名监测员不断切换查看“能源监测系统”和“智慧水务平台”。借助这两个智能化管理平台,监测员分别实时监测着全校各区域的用电、用水数据。

  “实时预警、人工巡查、快速维修,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目的就是将全校的漏水点‘一网打尽’。”该校后勤保障处处长吴春明介绍,“遍布地下管网的200个智能水表,每20分钟记录一次用水数据并传输到平台,哪里水量发生显著变化一目了然,实现了地下管网漏水的精准预警。”

  借助“智慧水务平台”,该校今年前3个月找到7个漏水点,经整修节约水费40万元以上,近两年,学校累计节约水费700多万元。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