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网红体招聘戳中人才引进痛点  “这则招聘启事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扩大了招聘的受众,炒红了一所师范学院和它的语言学学科,而是用诚恳但不乏辛酸的语言,道出了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发展科研、引进人才的困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雷励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在很多学者的朋友圈里转疯了。这则启事一反传统招聘启事正面、严谨的表述,而采用了朴实、自嘲的文风:交通情况暂不“高速”、人才引进政策...

  原标题:网红体招聘戳中人才引进痛点

  “这则招聘启事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扩大了招聘的受众,炒红了一所师范学院和它的语言学学科,而是用诚恳但不乏辛酸的语言,道出了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发展科研、引进人才的困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雷励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在很多学者的朋友圈里转疯了。这则启事一反传统招聘启事正面、严谨的表述,而采用了朴实、自嘲的文风:交通情况暂不“高速”、人才引进政策很一般、牛肉便宜35元一斤现宰现杀不注水……后续报道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表示,雷励院长发布招聘启事是个人行为。校方已对他进行了约谈,但肯定其为学校引入高层次人才的出发点。

  其实,就算通过招聘启事吸引了招聘对象的注意力,能否真正让高层次人才安心留下来,而不是贪图职称晋升快等“福利”,谁也无法打包票。而且,在中西部地区,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处境类似的院校为数不少,网红体招聘启事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这则招聘启事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扩大了招聘的受众,炒红了一所师范学院和它的语言学学科,而是用诚恳但不乏辛酸的语言,道出了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发展科研、引进人才的困难。这无疑是科研界经常提及的痛点之一。

  贵州大学原校长郑强有一句名言被媒体频繁引用——他说,自1949年至2012年的63年间,中央财政对贵州大学的累计投入为1.63亿元,还比不上对浙江大学两个月的投入。如今,入选“双一流”高校的贵州大学,在国家投入方面必然有明显改观,但跟东部地区高校的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如果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贵州大学尚能为其公正待遇振臂高呼,如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地方高校根本无力争取话语权。影响后者科研投入的还不在于一碗水是否端平,也在于受地方财政能力限制。东部地区也有很多类似办学层次的高校,但因为地方财政实力雄厚,在人才待遇方面并不差。

  平心而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困境,不是简单的教科研问题,它只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当下,类似高校怎么办下去,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显得尤为现实和迫切。

  要认清的是,一所地方师范学院没有必要与综合性大学比拼整体科研实力。这些高校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普及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应当发展有特色的学科。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则招聘启事发出后,有搞语言学的朋友敏锐地指出:当地聚集了很多的少数民族,如果想研究苗瑶语系的语言,这里就是天然的语料库!这就是该校发展这门专业的独特优势,对于真正有志于科研的学者,不应该在意短期的功利,而要拿出“面壁十年”的气魄。

  在笔者看来,这则网红体招聘最可爱的地方,是说“兴义市是世界级春城”“学校新校区就在马岭河峡谷风景区边上”。有情怀的学者,也许看到这些就蠢蠢欲动了。不禁想起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国学大师刘文典的掌故,刘先生因为喜欢“云腿”和“云烟”,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回清华任教。也许,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就需要不汲汲于功名的名士气度。科研之痛,又何尝不是人心之痛?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