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刘吉臻院士坚持十六年给新生上思政课  “大家不要叫我刘院士,我就是一名老师,叫我刘老师就可以。也不要鼓掌,这是一名老师应该做的。”长达半分钟的掌声,刘吉臻站起来示意学生停止鼓掌。这是华北电力大学控计学院今年秋季新生入学第一课上的一幕,也是刘吉臻第16年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2001年起担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第二年开始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

  北京:刘吉臻院士坚持十六年给新生上思政课

  “大家不要叫我刘院士,我就是一名老师,叫我刘老师就可以。也不要鼓掌,这是一名老师应该做的。”长达半分钟的掌声,刘吉臻站起来示意学生停止鼓掌。这是华北电力大学控计学院今年秋季新生入学第一课上的一幕,也是刘吉臻第16年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2001年起担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第二年开始给学生上开学第一课,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016年卸任校长,十几年来,唯一没变的就是给他专业相关学院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学生参加“亲历上海解放路”大学生红色寻访行动。杨奕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作为一名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路上的亲历者,真实感受到了中国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刘吉臻从中国梦讲起,回忆自己1989年去加拿大访学时看到中国和加拿大发展上差距的惆怅,述说今天看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

  课堂上,刘吉臻没有空而论道,也没有讲艰深的专业知识,而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漫谈为人处世和读书治学。他分享了自己求学考研的经历,提醒大家要珍惜大学时光,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养成记笔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分配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坚持锻炼身体、读书,不断提升修养。他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从入学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大学学习好、生活好、状态好。”

  他还就同学们提出的当代大学生要为能源革命做哪些准备、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学科问题与大家探讨交流。

  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或语重心长的嘱咐或爱之深责之切的要求,让人忘记眼前是位院士,而像是家里的一位长辈。他说,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要自强自立,也要辩证地看事情,从本质上看事情。现阶段我们的发展还有不足,青年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刻苦学习和踏实工作中锤炼自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自动1708班本科生梁策说:“很幸运能近距离聆听院士的第一课,没想到刘老师那么亲切。我一定按照他说的那样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负青春。”控计1726研究生班的康宁说:“刘老师的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他的家国情怀和潜心科研创新值得我们每一个华电人学习。”

  控计学院党委书记刘威介绍,刘吉臻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已成为该院的传统,以前都是在教室里上,由于天热人多,近两小时的课讲完往往都是汗流浃背。后来才改为在学校礼堂上。

  在刘吉臻的带动下,华北电力大学大批名师出任本科班班主任,学校现任校长杨勇平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崔翔教授、电气学院院长李庚银教授、能动学院书记徐鸿教授……全校高职称高学历骨干教师任班主任的比例长期稳定在70%左右,这支高素质、专业化、作风硬的名师班主任队伍,用他们个人魅力和精湛的学术水准锻造优良学风,培养了一批既热爱专业又有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构建起该校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如何把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融合起来?如何更好发挥专业课课堂和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名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刘吉臻院士的答案简单质朴:“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事,不管是专业课老师还是思政课老师,都应该努力去做,都应该坚持做下去。”

  (光明日报记者 李玉兰)

  广东:为学生扣好“首粒扣儿”

  十月的南国不见萧瑟,仍是一片绿意盎然。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园中,花团锦簇的异木棉宛若粉白错落的流云,为青青草坪铺上了一层花毯,每年总能吸引不少学生驻足流连。近年来,通过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在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广东一些高校,不光做到了让学生眼中有美景,更努力为学生们打造心中“胜景”,用更富成效的思政教育,引导同学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如今的华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成了众多学生心中的“男神”,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淦森哥”。记者通过赵淦森了解到,能在学生们中间有今天的人气,学校的思政教育创新功不可没。

  “‘青春演播厅’作为学校‘青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品牌栏目,一改过去‘一言堂’的思政教育方式,秉持开放和交互的原则,以访谈类视频的形式,邀请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政工干部、先进青年典型和行业精英作客演播厅,现场讲述华南师大故事和中国梦故事。”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胡庭胜向记者介绍。

  2014年,赵淦森首次登上“青春演播厅”的舞台,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放牛娃的中国梦”的演讲。在演讲中,赵淦森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留学海外名校,入职国际大公司,最终毅然放弃高薪回国报效的人生经历,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诠释当代青年家国情怀的“思政课”。几年来,作为华师“青网计划”工作坊的负责人,赵淦森通过“青春演播厅”“薪火驿站”等创新思政教育平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思政工作当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师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向记者表示。

  暨南大学素有“百年华侨最高学府”的美誉,近年来在加强思政教育方面,暨大成绩亮眼。“作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港澳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暨大立足特殊情况,发掘自身优势,通过‘中华梦飞翔’‘星动暨南梦’以及‘侨校梦工场’等系列活动,开辟出了一条港澳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对记者说。

  “通过学校组织的‘中华梦飞翔’活动,近千名跟我一样来自港澳的伙伴们共同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了祖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更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作为“中华梦飞翔”千人团的参与者,曾入选广东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百名优秀学子”的香港学生马荣镇说道。

  “在暨大担任学生干部的几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我永远忘不了2015年9月3日,那天我跟来自港澳的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整个过程我热泪盈眶,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从来没有那样强烈过。”来自香港的朱焕钊讲述时有些动情。已经毕业回港的朱焕钊曾是暨大“星动暨南梦”百人营的成员,现在,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为“一国两制”保驾护航的立法会议员,用自己的行动为壮大爱国爱港力量接棒。

  另外,广东药科大学抓住学生党员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学生党员党务管理工程”“学生党员教育精品项目工程”以及“学生党员进社区工程”等“六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认知水平和责任价值担当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尝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5年春季学期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到整合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实施“众智育人——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政提升计划”,再到最近的成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以及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研究与指导中心等机构,广东在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近年来,广东各高校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只有将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融为一体,才是教育的更高境界。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忠耀)

  湖北:打造高校“思政熔炉”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刚结束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中,共有4名思政课教师入选,占总数的1/5。近年来,湖北省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实践结合,推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创新上取得了新成果。

  创新体制机制

  5月26日,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经验方法。省委高度重视、高校齐抓共管成为湖北高校上好思政课的重要保障。

  湖北省委专题研究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高校工作,完善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联系一所高校,到高校作专题讲座或座谈,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工程。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逐步配齐配强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引领工程等思政教师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教学组织机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纳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改革任务。高标准落实思政课建设经费,逐年加大思政课经费专项投入。每年专项资助30项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大课题研究、培育资助40名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训近100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思政课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95后”学生往往“难以下咽”,对课堂的参与程度相对偏低。在“互联网+”时代,流行语言、情景表演等青年学生喜爱的元素不断被引入湖北各高校思政课堂,“慕课”“云平台”等“互联网+思政课”新模式成为时尚,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75岁的广空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身着军装走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台,用自己的“一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毛爷爷激情澎湃的讲课,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学生内心深受触动。这是武汉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在思政课教学上武汉大学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思政熔炉”,整合汇聚各种资源,用真情、真话、真心感染激发学生。

  湖北省搭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平台,推动研讨式、答辩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每年对各高校思政课进行评估,遴选推广“武汉大学慕课”等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录制系列“同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电视公开课,择优推广30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结合

  湖北省积极探索和建立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党旗领航”“红色微博”等载体,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北省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进高校”等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垄上行”,把教案写在大地上,把民情带进课堂中。不断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自己选题调研,给大家讲座,使我对那段历史和故事铭记于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红色之声”宣讲团一名学生说。该校组建的“红色之声”宣讲团已连续3年分赴各学生基层组织累计宣讲200余场次。

  华中科技大学将思政课堂搬到了户外、搬到了基层,要求所有学生本科期间必须完成2个学分的思政课课外实践,做到思政课“课内课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四年不断线”。将社会调查实践作为思政课必修部分已经成为湖北高校“标配”。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