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距离慕课出现已经10年。2012年,如平地一声雷,慕课引得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沸腾。从慕课开始,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进入新的阶段。之后,在线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方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直播教学、融合式教学……直至新冠疫情让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被迫卷入一场从未有过的大实践,在这场实践中,无论是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识,还是在线教育本身,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十年前,慕课刚刚出现,人们发出疑问:慕课会对传统大学造成什么...

   距离慕课出现已经10年。2012年,如平地一声雷,慕课引得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沸腾。

 

  从慕课开始,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进入新的阶段。之后,在线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方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直播教学、融合式教学……直至新冠疫情让全球高等教育教学被迫卷入一场从未有过的大实践,在这场实践中,无论是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识,还是在线教育本身 , 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十年前,慕课刚刚出现,人们发出疑问:慕课会对传统大学造成什么影响?大学会因此而没落吗?十年过去了 , 或许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 慕课确实给予了课堂新的形式、机遇和挑战,但借助慕课,顺变求新的传统大学依然得到了很好发展,完成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初步进化。

 

  太阳照常升起,境界已然不同

 

  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在线上做了一场题为《慕课十年回顾与畅想》的演讲。他对这十年慕课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2年,Coursera、edX、Udacity,三驾马车同年上线,预示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平台掌门人均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这也为国内摸爬滚打数年的高校从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开发和运营范例,结束了在线课程在中国的“野蛮生长”,甚至有人评价慕课是“自印刷术以来,对高等教育影响最大的发明”。

 

  2013年,可以说是中国慕课的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与edX签约,清华大学推出“学堂在线”,为中国好课提供了良好平台。

 

  2014年-2016年,慕课在国内持续升温,于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和线上推广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高校自主开发课程,并形成一阵热潮,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发起成立“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联盟”,并于2015年开始独立商业化运作,带动一批慕课制作公司涌入市场,形成早期的宣传推广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高等教育对课程录制形式有了更高要求:通过极高的费用投入和人力投入,将课程打造出“电影”效果。余建波进一步说到:“但现在回头反思,会发现当时课程内容更多地侧重基础课程,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内容层面相对薄弱,重形式、轻内容的课程开发理念不利于长期发展。”

 

  2017年,国家开始参与建设慕课,推出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对以往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通过“课程应用案例”项目来落实“内容为王”的建设理念;通过将精品在线课程作为教师评价和晋升的重要参考,来改善教师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个阶段的建设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对于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更多停留在课堂参与人数等,现在看来有失公平的因素之上。”余建波说。

 

  2018年,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投入建设,此时国内慕课平台差异化越来越小,与之对应的是平台竞争愈加激烈,地域性的慕课联盟随之涌现,推动了较为良性的优胜劣汰的形成。

 

  2019年,首批国家级金课认定项目推出。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契机之中,平台通过证书认定、学位课程、教师咨询等服务获得收入,基本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开始,疫情改变了整个教育模式,也给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真正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正式拉开帷幕,无数教师“受迫创新”进入这场在线教学中。更多的学校开始真正投入到在线教学的建设之中,例如浙江大学投入四千万建设了上百门的在线课程。

 

  今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已经开始。对在线课程的规范也提上日程,3月1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从课程建设主体权责明确、在线课程教学规范、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规范、在线平台运行机制规范等多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指导要求。

 

  与此同时,“融合式课堂”开始引领新的潮流。3月8日,一场汇集了国内北大、清华、交大,以及其他国家学生的“全球融合课堂”,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园里同步展开,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效果。在线课程规范的出台和融合式教学的推广,预示着我国在线课程踏上了新的征程。

 

  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曾用“太阳照常升起,境界已然不同”来形容慕课在初期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现在看来依旧适用:慕课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创新平台,它会放大、优化传统课堂,但在可预期的未来绝不会取代传统课堂。慕课会对平庸的大学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但拒绝平庸、顺变求新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依然会非常好地运作。

 

  纵观这10年在线教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慕课是在线教育中最耀眼的先行者,但它也仅是高等教育重构未来课堂的一个环节,它和各种在线及线下的模式融合,共同催生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形态。

 

  后疫情下全球教学新趋势

 

  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课程似乎从“饭后甜点”跃至“正餐”,在线教育与实体课堂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带动全球教育教学的模式和外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疫情初期的‘紧急远程教学’模式转变为 ‘更可持续的混合及在线教学模式’的进程。”4月18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在所发布的《2022地平线报告》中说。

 

  地平线报告指出,高校正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重构高校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是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的多样性,如混合弹性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同步学习、融合式学习等。

 

  如此多的术语其实指向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如何充分地利用和整合线上课程及线下课程优势,创造出培养学生的更好路径,对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同样重要,也是大学当下以及未来必须好好规划的重要课题。

 

  这里,我们用“引时代而进”和“顺时代而行”分别概括慕课的过去和未来:慕课作为变革高等教育的支点,需要在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日趋常态化、主流化的今天,以更加综合、更加多元的面貌,融入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高等教育体系。

 

  那么,疫情背景下全球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又是什么情况?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第一,高校开始重新定义和规划校园建设。

 

  在促进教与学变革的实践中,高校开始形成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举措;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改善校园物理环境,更利于疫情防控,也让师生获得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体验。例如,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重新思考传统教育的结构、规划和提供教育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部门的灵活性和响应性;墨西哥还致力于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推进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和以教学为基础的转型。

 

  第二,课程设计开始面向学生现实需求。

 

  在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与数字经济迅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高校教育及其业务模式逐步朝着降低学生及其家庭成本负担的方向发展,提供更灵活、模块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微证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趋势。沙特阿拉伯的做法值得关注,该国已经开始注重提供基于技能的培训,强化对学位课程和产业相关性的审查,设计和开发有效的微型证书,不断满足以技能为基础的就业要求。

 

  第三,智能技术催生新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深入,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在学习分析和学习工具的应用;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研究领域正在尝试重新定义教学模式,以促进师生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解,更好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模式。例如,墨西哥采取了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方法、逐步采用学习分析等措施;美国社区学院重点关注简化混合及远程学习模式,强化教学设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培训。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重新思考传统教育,重新定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以教育新基建为契机,构建泛在智慧学习环境,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记者:陈荣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