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国而生、与国同行,建校70年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卓越师资立校,培养出一大批学术精英、专业人才和治国栋梁。20多万名毕业生奋斗在祖国各行各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从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出发,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人才工作的北航新路。

坚持党管人才 深度凝练“空天报国”北航精神谱系

北航从政治的高度定位人才工作,不断健全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工作机制。学校日前召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指出,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战略,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济济多士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兴。北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好人才工作方向,统筹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人才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政治导向。学校持续加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特别是青年人才和海外人才,确保人才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近年来,学校一线教师中发展党员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创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党建工作站”,把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事业周围。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构建“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三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深度凝练“空天报国”北航精神谱系,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国之大者”,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校教师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风尚基本形成,持续引领“德教双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树立全员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意识,超期谋划,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规划。以组织保障推动资源和制度保障。完善人事制度体系,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吸引人才、汇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人才优势稳步增强 人才效能不断提升

北航已建立“校-院-团队”三级人才引育责任体系,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力提升世界优秀人才吸引力。举办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建立人才引进的海外联络员制度;打造“智汇北航”海外引才品牌,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

此外,学校教师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更加合理,高端人才占比不断提高,高质量人才梯队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全面增强,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良好互动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

学校坚持人才以用为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改革,不断升级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励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人才效能不断提升。

在学科建设方面,北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4个A+学科、14个A类学科,“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全部名列A类。人才培养方面,2012年以来,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45人,国家级精品教材主编16人,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示范课程负责人29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6人。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无人系统、临空飞艇,紧缩场系统、装备电磁兼容、高温/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等一大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成果涌现。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9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9项。

在集成电路、新型磁性材料、先进热电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基础研究方面作出原创性贡献。大科学装置、风洞等重大基础设施启动建设,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一。高端智库建设成效初显,深度参与两机重大专项、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战略咨询。

持续深化综合机制改革 优秀人才引进形成“集聚效应”

机制改革围绕建设目标,资源配置围绕人才发展。自2012年发布人才白皮书起,北航就致力于探索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改革,先后实施“卓越百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机制改革,大幅提升学校高层次人才储备量,青年人才队伍质量也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以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为重点,持续优化人才发展通道。聚焦“破五唯”与“立新标”关键问题,率先启动分系列发展与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教师队伍“教研、教学、研究、实验和管理服务”五大系列,构建“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强化责任,人尽其才”的教师队伍分系列发展与评价体系。

同时,在人才评价机制中重构不同系列岗位职称评审、教师招聘评价标准和程序,采取代表作评审、第三方同行评议、深度面试等评价方式,一大批优秀教师成功引进和晋升,树立了潜心育人和科研攻关的鲜明导向。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学校把汇聚一流人才和人才自主培养相结合,以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需求的匹配度,以第三方同行评议、深度面试为抓手,严把进人质量关。强化海外人才引进,举办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搭建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国际人才特区,实现“人才-平台-学科”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格局,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人才引进“集聚效应”。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探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打造国际人才特区和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引进海外优秀人才261人,其中顶尖人才23人,青年人才238人,48%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立无人系统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五个科研特区,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团队育人成效显著。

面向经济主战场,先后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13个异地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立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承建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奋力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格局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北航不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的理念,持续实施人才工作重大举措,全心培养人才,紧紧依靠人才。以人才布局确定资源配置、引领学科发展,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二级单位考核的核心指标,努力成为高校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排头兵”。

近年来,北航深入贯彻内涵特色发展,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双轮驱动。

学校以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探索构建5个科研特区,已形成“大团队凝聚人,大项目激励人,大平台锻炼人,大贡献成就人”的团队育人模式,形成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头雁效应”和人才集中涌现的“倍增效应”,创造和培育优势领域薪火相传的“师承效应”,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切实提升。

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北航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事业平台与学科平台相统一,促进各学科人才融通发展。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对人才吸引、保留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北航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和氛围,支持领军人才挂帅出征,青年人才挑梁担纲,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以信任为基础、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同时,学校着力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方位配置发展资源,不断优化和提高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保障人才落户、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后顾无忧,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构建和谐环境,为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北航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未来领军领导人才,着力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实干,昂扬奋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时代的北航力量。

(供稿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编:李依环、熊旭)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