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除了上课和指导科研,和学生更深的交集在哪里?
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几乎每一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导师甚至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杰青,都要结对一个寝室,每个学生都配备有自己的“寝室导师”,“寝室导师”全过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课下,“寝室导师”会时不时和学生一起吃个便饭,喝会儿咖啡茶饮,谈一谈学习、聊一聊生活。
第一次师生交流见面会上,陶瑞宝院士、周鲁卫教授、陆昉教授、侯晓远教授、杨中芹教授……或与学生围桌而坐,或与学生亲切交谈。
立足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不断探索以党建引领,把高质量科研转化为高质量教育、以优秀党员教师力量助力学生党建思政提质增效。从2008年推出至今,“寝室导师制”这一全员育人的制度不断向纵深开拓,衍生出“拔尖导师计划”“学业导师计划”以及新增“党建导师制”,并带动非党员骨干教师发挥作用,邀请龚新高院士、前任系主任沈健教授担任强基班班主任。因材施教、精细化培育的多维度的导师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实现深度育人。
“导师制度进一步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给我们学生和导师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我们的成长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科生周天元说。
院系在高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整个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大动脉”,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比肩并行或“一肩挑”。“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培养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党委书记刘召伟说。
将支部扎根在科研上,将原本的科研带头人同时培养为党建带头人,先后担任科研党支部书记、系党委书记,现任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的吴骅教授最大的体会是“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一线,知道如何更好地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双促进”。
“系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多方面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院系中心工作大发展。”从事近20年党务工作的物理学系教授蒋最敏感触很深。
学术大咖和党建达人融于一身,在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头雁效应有力彰显。两个科研党支部的现任支部书记均为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入选者,科研第一支部书记石磊教授,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主力。科研第二支部书记王靖教授2020年在《科学》杂志刊发科研成果。2020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党委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系里打造了“教学沙龙”“物质科学报告会”“午间研讨会”品牌活动,由党支部和党员教师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全系教师进一步提升全系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科研合作与育人实效。其中,已坚持23年的“物质科学报告会”每周邀请一位国内外资深科学家或耕耘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者参与讲座,为学术成长助力。
长期以来,一大批党员教师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系教学科研学科持续发展。目前物理学系已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均在相关网站上与全社会共享。其中,系主任周磊教授主讲的《电动力学》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视频在超星、B站等网络平台观看达60余万次。(记者 王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