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山东省滕州市新春人才招聘会现场。新华社发

   【专家访谈】

   当前,应届毕业生迎来求职就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国内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减少。面对多重压力和挑战,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日前提出,通过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争全年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如何推动实现大学生群体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新增大学毕业生求职人数首次超过千万人,将达历史新高。但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就业局势总体上仍保持稳定。从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人数来看,2021年市场用工需求是大于劳动力供给的,这也为今年的就业情况增强了信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董艳指出。

   在董艳看来,与总量问题相比,目前更需关注的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基层招聘难”“中小微企业招聘难”“三四线城市招聘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更趋复杂化。

   “这是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毕业生尚未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这意味着需要从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调整,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使高校教育及时适应市场实际需求。”董艳说道。

   随着“00后”开始走向职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多元化。“灵活就业不受办公场所、用人单位、工作时段等方面的限制,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渠道。”董艳分析道,“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数据看,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职业需求旺盛,互联网行业保持了很高的岗位需求,大学生选择去这些领域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择业目光投向了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认可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去基层锻炼实践,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香。为基层经济社会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董艳表示,要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毕业生投身基层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就业指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中小企业是最重要的就业岗位创造者。然而,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就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疫情管控得力,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也成为增加就业压力的因素。”董艳说道。对此,她建议,各地应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为中小企业减负的政策,降低成本,激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加强社会招聘信息发布,促进供需对接;在激励中小企业的同时,需要指导和监督企业依法保护员工利益,增加自身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地积极出台了各类“稳就业”政策,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在产学合作、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等各方面也积极作为。

   董艳指出,未来应提供更加精准化的促就业举措:一是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信息联通,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结构性矛盾;二是各地政府部门要稳定和开拓新的就业岗位,推进实施基层就业项目;三是校企要加强合作,做好高水平的前置就业指导;四是加强针对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和社会服务;五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风险,帮助创业大学生从科学技术、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多方面全面适应创业。(记者 鲁元珍)

(责编:温璐、薄晨棣)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