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我国政治制度,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在实践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秘书处联合开展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现特刊发各地团组织在开展这一活动中的经验做法。
当社交媒体上不时出现“当代空巢青年”的相关讨论时,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两名大一学生黄小宇、蒋思雯把视角转向了农村“空巢老人”——他们大都生活在偏远乡村,面临独守耕田空房或健康保障不足的处境。
日前,黄小宇、蒋思雯撰写的《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处境的提案》在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模拟提案一等奖。
玉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范良辰介绍,该校共有30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活动,共提交119份模拟提案。为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学校将模拟提案活动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效结合,参与学生获得“校园文化活动”类别加分激励。
“我们一直就是在乡村里面长大的孩子。”蒋思雯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来自桂林市全州县庙头镇白果村委岔岗村,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问题深有感触。
她发现,外公习惯坐在家门口,听见有摩托车、汽车经过的声音,就会拄着拐杖走出去看是谁来了。外婆生病住院的时候,家里的电视从早到晚保持常亮的状态。蒋思雯问外公能不能看懂电视节目在讲什么,外公答“就听点声响,感觉一个人在房子里没那么寂寞”。
读寄宿高中期间,每到半个月一次的假期蒋思雯总会回农村老家看看。有的老人拿着手机找上门,请她帮忙打电话给儿子。在老人眼里,接听电话简单,但拨号很难。“我有时候想,如果村里的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又不会打电话求助,那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了。”蒋思雯说。
自小在玉林市容县县底镇古长村长大的黄小宇也见过不少空巢老人,她的邻居奶奶常吃自家产的蔬菜和蛋,很少外出买菜,生了病就找一些偏方草药吃。“我特别想去改变或者改善一下他们的状况,正好有这个政协提案活动,我就特别想去参与,去反映。”
今年9月,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鹏举听到黄小宇和蒋思雯两名大一新生的想法后,担心两人难以把握基层状况,“心里有点忐忑”,同时,鼓励两人多参与,多关注,到学校附近的村落走访,再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完善提案。
学校东校区地处郊区,大一军训期间,黄小宇和蒋思雯利用午休时间走出校门,和不同的郊区居民、村民访谈。奶茶店的小妹、卖糯米饭的阿姨、摆地摊的叔叔和保洁工人等都曾当过黄小宇和蒋思雯访谈录像的主角。每完成一次调研回到宿舍后,黄小宇和蒋思雯都要把访谈录像反复回放,认真记录视频中有建设性的内容。
问题从农村中来,建议也从农村中来。两人发现,“新农合”是调研过程中被提及的高频词。有位妇女曾反映,当地新农合缴费额从每年10元涨到每年320元,这对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高额的新农合却面临“村里小诊所不能用,城里大医院太麻烦”的问题。
为此,黄小宇和蒋思雯通过“线下走访+网络问卷”的形式搜集村民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最终的书面提案。提案写道,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广西乡村人口较2010年减少465.21万人,大量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外流,“农村先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两人建议,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农村人留在农村有出路;加强基层干部建设,发挥好带头作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以加强老人休闲设施建设,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范良辰告诉记者,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有利于青年了解国情社情,为未来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大约10年前,学校就开始组织青年学生到周边地市及乡镇进行暑期挂职,与当地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学生们一直都很热衷去参与国家的社会治理工作,有些学生到了服务窗口,有些进了部门办公室,有些直接跟着第一书记驻村去了。”
“以前我觉得书上写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好像很容易,但是真正调研后我发现,要统筹好每个群体的意愿是不容易的。”蒋思雯说,通过参与这次模拟政协提案的活动,她更加认识到党和政府能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好是多么不容易,今后,她会用更理性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治理中的不足之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见习记者 尹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