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 张春雷 刘已粲  回望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要从黄炎培先生开始。他毕生致力于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职业教育,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早在1914年,黄炎培就以记者的身份,到安徽、江苏、浙江三省考察当地的教育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后,他又到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考察。  考察中,黄炎培深感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 张春雷 刘已粲

  回望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要从黄炎培先生开始。他毕生致力于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职业教育,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早在1914年,黄炎培就以记者的身份,到安徽、江苏、浙江三省考察当地的教育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后,他又到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考察。

  考察中,黄炎培深感中国旧教育的弊端在于教育与职业分离、学校与社会脱节。他立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投身教育,唤起民众,提倡融教育与职业为一体的新教育形式。

  国内外教育考察归来后,黄炎培对其所调查的材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研究,为人才培养的原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他认为职业性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并广泛宣传其职业教育主张和理论,得到各地有识之士广泛赞同和支持。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教社广泛调查国内外的教育、经济和社会民情,开展职业教育实践。1918年5月15日,黄炎培等爱国志士在中华职教社的基础上,创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以“职业”二字命名,被称为当时“最富有实验性的学校”——中华职业学校(现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由此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的百年风雨历程。

  中华职业学校从创校之初仅设铁工、木工、纽扣三科,到逐步形成机械、土木和商科三大门类,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为发展民族工商业、解决人民生计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爱国主义和献身精神是中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义。淞沪抗战中,师生筹集资金、捐资捐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内迁至重庆,培养了大批学成即奔赴抗战前线的青年爱国志士。学校杰出校友江竹筠(江姐)、许晓轩、彭立人等,都是载入史册的革命烈士。

  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轻工业部部长,在“化私为公”的方针指导下,中华职业学校正式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60年学校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机电学校。1999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职业院校。2020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从中华职教社到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一直致力于倡导、研究、试验和推广职业教育,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和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理想,“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敬业乐群、责先利后”的育训方针,“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的德育标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理必求真、事必求是”的职业道德标准,“与时俱进、奋勇创新”的价值取向,这些共同构成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中华职业教育社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职教百年,作为奠基人的黄炎培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至今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与智慧的光芒,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启迪作用,也可以为广大职业院校办学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8日 07版)

[ 责编:张璋 ]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