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一开学我就给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表和生活作息表,帮助他调整生物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一位微博名为“被迫全能廖主任”的网友这样说,“身为一位大班家长,我对‘开学焦虑’特别有感触,总是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

  家长们担心的背后是,幼儿园“小学化”,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愈演愈烈;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各管各”“两张皮”;家园校缺乏良性有效的合作机制……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如何建立幼小衔接的新生态,如何将衔接“陡坡”变成“缓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打破幼儿园、小学“各管各”“两张皮”局面,《指导意见》对实施幼小衔接提出了哪些举措?

  答:幼儿园和小学要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推动实践落实,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推动双向衔接;二是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前学习、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好科学衔接;三是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实现有效衔接。

  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针对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针对教育部门,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指导意见》的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分别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围绕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发展目标和具体表现重点明晰了影响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关键指标和合理期望,解决“衔接什么”的问题,力求做到科学性、专业性。教育建议重点列举了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解决“如何衔接”的问题,力求增强指导性、操作性。

  问:幼儿园应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实现“再送一程”?

  答:一是准确把握入学准备的内涵。针对社会上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问题,强调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和渗透,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或用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二是处理好循序渐进与把握重点的关系。既强调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全过程,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身心基本素质,又强调大班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三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强调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问:小学应如何更好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实现“再接一站”?

  答:一是强化主动衔接。要求小学教师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二是注重适应过渡。要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问题。三是关注个体差异。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四是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探索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