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改造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那就是建筑师。建筑师对于教育变革的理解、对于不同需求的考量等,决定了智慧教室最终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 资深建筑师白鹭分享了自己有关校园改造与智慧教室建设的想法。 前不久,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有两个方面与科技行业高度相关,而科技创新的崛起,必然需要产学...
在教室改造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那就是建筑师。建筑师对于教育变革的理解、对于不同需求的考量等,决定了智慧教室最终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
资深建筑师白鹭分享了自己有关校园改造与智慧教室建设的想法。
前不久,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有两个方面与科技行业高度相关,而科技创新的崛起,必然需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科技进步与教育密不可分,企业与学校的对接日益紧密,意味着我们在把握校园空间建设方向时,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强与社会对接的能力。
另外,终身学习常态化的到来,会让高校肩负起再教育的社会责任。而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好校园空间资源,赋予其愈加强大的功能,也成为建设校园空间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展现校园空间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体验
放眼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正在强烈冲击着僵化、封闭且具有垄断性的高等教育制度,系统性地改变即将发生。以密涅瓦大学为例,其没有传统意义的校园,而是设计了一个高互动的在线教育系统,可以让全球学生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加入研讨课。密涅瓦大学这种颇具实验性的创新实践,固然将使其成为未来大学的先行者,但更多大学也将在这个变革大潮里发展出具备自己特点与魅力的校园形态与学习场景。
如果校园空间能够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和更能适应学习的环境,依然会有很多人会选择来到学校,在连续流畅的空间里方便大家共同的课后讨论与协作,也方便老师的课程指导,而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更能促进相互影响与激励。因此,新的校园建设应该更能承载未来大学教育的改变,并更具开放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那么,如何发挥线上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体验,就成为了设计大学校园物理空间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趋势,他们正在对新建、改建的校园做出创新的尝试,很多空间不再是单一的功能,甚至出现混合的创客空间。
我们认为,成功的学习环境是多样化的、适应性强的和多模式的,其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并建构共同学习的积极气氛,为学习过程提供动力。
校园空间改造将触及每一个角落
未来的教室作为单向授课场所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将成为师生互动、分组互动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教室的建设中,课桌椅的灵活性成为最受关注的要点,尽可能多样的组合与快速的拼接,将更好地适应未来课堂互动教学的组织,使得共同学习的环境具有激励性。教室的特点将是小班化,这是站在学习者立场的需要,而不是学校考虑的师资、成本与标准化考场的角度。在未来大学中,集中式大课授课方式会逐渐减少,代之而来的是各类跨学科跨专业的讲座越发繁荣。问题式、互动式线下教学班规模通常不应超过30人,而24人以内的共同学习与讨论将更加有效,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支持。
报告厅与大型阶梯教室的建设需要非常谨慎,由于这类空间大多数台阶在土建阶段完成,将非常难以改造。未来这类大型空间的应用场景将逐步减少,在阶梯教室或报告厅的新建问题上,一是应该控制数量,二是要尽量避免横排阶梯平铺到底,而是按照环形、马蹄形、扇形设计,这将有利于大型讲座或讲演时的互动。
除此之外,校园里的其他空间也将随着大学教育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图书馆会在功能和形式上出现重大的改变与升级,将承载和履行更多的功能与职责;食堂这类有大量闲置时段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复合利用,成为补充校园综合服务的重要载体;宿舍除满足基本的睡眠、储存条件外,学习空间变得尤为重要,翻转学习和在线课程时长的增加,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场所会有更多元的要求,宿舍内对私人空间品质要求也更高;不同尺度与形态的公共空间更具灵活性、丰富性和激励性,更能一体化地营造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与文化特质。
未来,伴随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教育体系将发生翻转。由此,学生对于讲授型课堂的依赖会渐趋弱化,教学会朝着讨论和互动的方向转变,学生也将更多地在更加分散的时间和地点自学。那么,校园空间就需要提供丰富的互动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条件,实现空间资源的再分配。总体而言,充满活力的校园将是鼓舞人心、激励参与和高效互动的,教育将因材施教,校园也将多彩多姿。(责编:朴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