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挥了历史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要求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高职教育为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挥了历史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勾勒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脉络,凝练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为回应时代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扩容提质阶段
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较长时期定位为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只存在少量的专科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现实需要,系统化地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确立法律地位、设立职业大学、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据统计,仅1978年一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近百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金陵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13所职业大学,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正式诞生。
为了对高职教育进行规范和引导,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现有专科高职院校1423所,普通专科在校人数1280.7万,2019年招生人数493.6万,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在扩容的同时,注重提高办学质量,着力解决快速扩大高职教育承载量所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粗放不精准、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先后实施两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动整体质量提升。“十三五”期间,先后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一时期,高职教育量质齐升,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急需的实用人才,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提质增效阶段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高职教育置于稳就业、保民生的高度,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并在2020年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教育不负重托,在2019年超额完成扩招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更大贡献。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以培养大国工匠、传承技术技能为己任,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为面向,积极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在体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向内深挖内涵发展新潜力、向外拓展融合发展新维度,以高效的服务供给彰显“支撑发展”价值,以实效的创新举措诠释类型教育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50余所高职院校的1000余个涉农专业点为乡村振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高职院校面向贫困地区招生286.5万人,为1100万家庭培养出第一代大学生,为贫困地区派遣技术专家36131人次,引进产业扶贫资金39.55亿元。每年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提质培优阶段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高职教育领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迫切需求,又是响应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强烈诉求,同时肩负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担当。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重点产业要振兴、支柱产业要立牢、新兴产业要崛起,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层次需求不断趋高。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初级、中级和高级人才的比例一般为15∶50∶35较为适宜,呈“橄榄形”结构。而我国人才结构长期呈现“金字塔”形,初级技能人才多,中高级技能人才逐次减少。2015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仅为1.7%,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从业总人数约达1.3亿,其中技术技能型从业者人数约8000万,占比约为61.5%。可见,广阔的市场需求,是推动高职教育更高质量、更优发展的强劲动力。
另有研究表明,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率分别为1∶10∶100。高职毕业生正处在由贡献技能向贡献智能过渡的阶段,以“技能”就业是基础性的,而以“智能”就业则是高阶性的。提高高职教育的贡献度,就必须坚持社会发展导向,结合社会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在“提质”的同时“培优”。为此,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职教20条”、《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高职教育经历了以质量立身、凭质量图强、用质量扬名、靠质量兴业的发展过程。“提质”是高职教育永恒不变的目标,“培优”是高职教育回应当下的价值追求。落实《行动计划》,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巩固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从体量、质量、能量等方面进一步切实发挥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根据产业链高端的发展需要,坚定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始终把质量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根基,通过培植优良学风、培养优秀人才、培育优质师资、培附优渥资源,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科学成果,为区域产业迭代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值赋能,助力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
(作者系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