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毕于民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九月的泰山,云气过千峰,松声穿万壑。其东北山麓天烛峰脚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便坐落于此。以泰山命名,足见这所高职院校所承载的期待。学院前低后高顺势而建,依山望阳,起伏中呈现自然的园林美感。石桥映影,砚池绿荷,柳林扶风,推窗可听山雨潇潇,倚门望尽岱岳巍峨。  在学院办公楼二楼会客厅,整面墙铺陈着学院的俯瞰图,院长毕于民便是这所院校蓝图重要的设...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毕于民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九月的泰山,云气过千峰,松声穿万壑。其东北山麓天烛峰脚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便坐落于此。以泰山命名,足见这所高职院校所承载的期待。学院前低后高顺势而建,依山望阳,起伏中呈现自然的园林美感。石桥映影,砚池绿荷,柳林扶风,推窗可听山雨潇潇,倚门望尽岱岳巍峨。

  在学院办公楼二楼会客厅,整面墙铺陈着学院的俯瞰图,院长毕于民便是这所院校蓝图重要的设计者、建设者。 白衣黑裤的毕于民,温厚,朴素。他指着俯瞰图讲述着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外人已满头染霜,图上依然壮心不已,职业教育是他眼中炙热的光。

  不同时期的职教生涯都迸射进一线微芒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有迹可循的。回望自己的职教生涯,往事如剪辑过的影片不断回放在脑海,毕于民清晰记得自己刚毕业时的样子。

  1988年,他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学院前身之一的泰安市第一职业中专做教师。那时的他,对职业教育懵懵懂懂,认为教好课就是好老师。

  历任学校副科长、科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的毕于民,2002年从泰安机电工程学校(泰安市第一职业中专)副校长直接到合并后的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院长。到今天,他在职业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埋首耕耘,一晃就是32年。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从学院合并后一砖一瓦的硬件建设,到教师培养、专业设置等系统性的调整改革,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多少汗水,只有他心里最清楚。家在学院西北角教职工住宅区的毕于民,对学校太熟了,校园的每条小径几乎都印有他的足迹,家门口那个不大的池塘倒映着他和他走过的每个春夏秋冬。

  已过知命之年的毕于民,经历了我国职业教育大开大合的改革。正是这些经历,在他不同时期的职教生涯都迸射进一线微芒,然后聚集成一束光。他,追光前行。

  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无数个黄灯长夜的思考,毕于民从未觉得劳烦,为培养学生尽心尽责,他逐渐清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兜底教育”,更肩负“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价值使命。职教的老师不仅要教好课,还要育好人,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风口处不彷徨,可以体面地生活。

  要在贴近人才需求端

  用自主觉醒的意识重新审视办学

  数据增长的背后高职院校功不可没。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体面的生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时代的发展风起云涌,产业更迭加速。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是首个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新动能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增加值分别增长5.5%、5.7%和9.3%。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人的因素,职业院校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泰职是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每年约有88%毕业生涌向山东各个城市的产业线。以2020年为例,学校毕业的3850名学生中,留鲁就业人数达2993人,占就业人数的88.73%,其中留泰人数为774人,占就业人数的22.95%。“ 泰职作为泰安市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直接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毕于民说。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高职教育必须保持警醒。服务于国家、区域战略的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胸怀“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正在支撑着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或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915万人,毛入学率超过51.6%,中国正式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 毕于民认识到,占据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中,必须保持警醒,要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端重新审视办学。一味跟着市场跑,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却是深似鸿沟。要用一种自主觉醒的意识来面对未来,这种觉醒,是在动态的世界格局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里,反观区域产业链的构建,洞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看未来,不会太虚无缥缈,往往就是几年变化,但要捕捉到这种讯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跟得上节奏,节奏来自时代发展,否则很有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应从学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

  职业教育要重塑学生的自信。毕于民喜欢在校园里四处转转,经常和学生一起吃食堂。学生眼中的毕院长没有架子,亲切得像个大家长。他喜欢看到校园里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没有了人气,学校是不行的,看到学生就高兴,这是做职业教育的荣耀,和学生在一起,会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责任感。”他最大的感慨,是每到开学季看见那么多青年学子来到这里,那是一种由衷的成就感。

  常常走到学生中间,让他更懂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普通人家和农村孩子,做好他们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在社会上谋得一个好职业,可以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毕于民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查查他们上几辈子,我们很多孩子都是整个家族第一代大学生,尽管上的是高职,但仍然是大学生。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他们应该格外加以关爱。” 毕于民认为,来到职业院校学习并不“低人一等”,学生由于所处的地方比较落后,难以得到优质的教育,难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天资多数还是很好的。

  学生入学后,毕于民和老师们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让学生摈弃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把小学、中学那些不成功、不美好的经历体验揉碎打烂,挺起胸来走路,重塑自信心。并告诉他们职业教育也可以读硕士、博士,只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专业技术技能,同样可以成就自我。

  为此,泰职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并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众多展示平台,这些活动让学生重塑自信的同时,也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意义。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让数据说话,使学习可视化。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学生拥有行业平移的能力? 毕于民认为当下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从以学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而这种调整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中包括人文价值观及教师端、课程端、学生端等诸多环节和元素的系统性调整。

  人文底蕴是支撑人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也是发现自我的信心源泉。毕于民与多方协商后,重建泰山书院,并将书院建设成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探索“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丰富的人文通识课程涵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毕于民很清楚,仅有人文精神的培养远远不够,需要在教学质量上下大力气。老师们很了解毕于民,他特别随和好相处,也很关心老师。他经常在晚上溜达到值班室,和老师们聊聊家常,嘘寒问暖。但老师们知道,他还有严谨认真的另一面,在老师心中,北大博士生毕业的毕于民是学习的榜样,他爱学生,注重教师的培养,更重视教学和科研。

  2016年泰职被确定为全国诊改工作试点院校,毕于民与院党委及全体教职工抓住这个契机,紧紧围绕提升育人质量这个“牛鼻子”,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质量管理与监控平台。

  “我们把学院优质校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等任务分解到年度,再分解到各个系部,系部再分解到专业,然后落实到课程、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在专业设置端、课程建设端、教师发展端、学生培养端等共设计了163个诊断要素、233个诊断点。”这些诊断要素的背后是毕于民与老师们对人才培养的严谨态度。“平台的主动和智能化,让一切的教育活动可见。学生怎么来规划学习的1000天,实现自己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系统数据会清晰呈现出来,这让整个学习过程可视化。”毕于民说。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途径。落日余晖里,在操场上散步的毕于民,会经常思考办学的一些难点、痛点问题。他认为系统化地调整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这个关键点。毕于民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是绝佳的破题途径。

  泰职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项目设计之初,毕于民带着老师深入到行业调研,并和企业专家们共同伏案研讨论证,对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最终形成了“工作室教学、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分段实施的一体化育人方案。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研制教学标准,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方式。

  在师资力量上,校企共同构建师傅遴选标准和机制,组建了“大师领衔、代际相传、师承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徒不仅是学手艺,更有技艺精湛的大师言传身教,让他们成长很快”。

  在毕于民看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不止于此,目前学校、企业双向用人界限尚未被打破,这是制约职教发展的很大因素。他坦言, 学校需要有企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决策,职业院校的领导班子既要有懂教育的,也要有懂企业的,因为他们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找到人才培养个案里的普遍价值。近几年,泰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和技能型人才。信息技术工程系毕业的王阳,在校期间和舍友6人成立了“猫九”创业团队。不到一年,项目就获得了200万元天使投资,目前初创团队已经壮大到拥有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满颖毕业于泰职的旅游专业,现就职于泰安一家旅游公司,当初的她流着委屈的泪水来到学校,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校丰富的课程和众多展示的平台让她迅速成长,后来她在省、市的多个职业大赛中获奖。满颖终于接纳了自己,变得阳光自信,并开始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在毕业典礼上,毕于民说的一句话仍然激励着她前行, “大学课程教给你的知识,能否让你一直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上永远地任性下去,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做得到这点,这也是教育的遗憾。而弥补这样的遗憾,唯有不断地学习”。

  在学校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个案里找到普遍价值,就要把目光投向所有学生,去寻找每个不同的“他”和相适合的培养方式。 毕于民始终认为,高职的学生一脚在学校,一脚在社会,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未来不应在迷茫中摸索,而应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时空里,实现自我评价意识的醒悟。他打心眼里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要让他们发现价值。

  看着学生一批又一批步入职场,有的还小有成就,干职业教育这么多年,他从内心里感觉到这个事业确确实实是一个比较崇高的事业。“有时候中学老师批评那些差学生,你朽木不可雕,我们认为都是可雕的,都是可塑的。”毕于民幽默地说。

  带着对乡土的脉脉深情,

  他仍然像农人一样在教育的沃土上劳作

  毕于民深知高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还要服务于国家需求。 为贯彻国家军民融合战略,2016年,泰职被确定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这些准军人的精神气质,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对其他专业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联合培养四年来,“泰山兵”已成为泰职闪亮的名片。泰职合并成立18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毕于民不敢揽功,他真诚地说,“这些都是学院党委历任书记和我带着全校教职员工干出来的”。

  虽然成绩在册,但在毕于民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制约性因素和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问题,办学经费投入短缺问题,等等。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正式印发,泰职已经做好了对接方案。 毕于民认为,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一定会有新的气象。

  从乡土走出的毕于民,对乡村有着质朴的感情。他认为,农业从古老的时代发展到今,仍然有着年轻的脸庞。 山东是农业大省,美丽乡村建设应该“革新”乡野。从传统手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覆盖的田间地头,农业需要跳离传统,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新形态升级。而这,将呼唤更多的人才下到农村。农村工作需要人事制度的再调整,要用解决涉农专业毕业生事业编制的方式,解除“新农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在乡村土地上深扎下根,与田野一起生长。

毕于民:山东职教发展“黄金时期”已来临,撤藩篱、破壁垒后将有新气象

  带着对乡土的脉脉深情,毕于民仍然像农人一样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劳作。从中职到高职,他与许多老职教人历程相似。他们是一个时代职业教育的缩影,更是一种象征。他们勤勤恳恳,踏实认真。对于职业教育,他们有浪漫的情怀,他们有美好的向往,他们亦有理性而深邃的思考。

  职业教育内在关系繁杂多变,是一个多面性的问题域。但,问题不可能在等待中消失,只能在创造中解决。毕于民很清楚,人是制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现实困境,敢于更为开放地突破思维、视野的局限性,需要魄力,亦需要实干。时代,会记录下每个人所有的努力。(记者王湘蓉 王楠)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0年9月刊第4期,原标题《职业教育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兜底教育”——访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毕于民》

[ 责编:丛芳瑶 ]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