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首设“中文+职业技能”论坛,邀请中外企业与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此举引发不少业内专家关注,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整合优势资源,拓展“中文+”项目内涵及承载力,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既是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升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能力的突破口。 如何推进“中文+职业...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首设“中文+职业技能”论坛,邀请中外企业与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此举引发不少业内专家关注,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整合优势资源,拓展“中文+”项目内涵及承载力,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既是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升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能力的突破口。
如何推进“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在笔者看来,有如下3个方面:
首先,需要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人才瓶颈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短板,造成该短板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员工中文水平和沟通能力不过关,这样一来,“中文+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应着力整合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领域的发展优势,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要注重语言教育中的交际性与实用性,还要注重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性和实操性。
其次,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性平台功能,推进“中文+职业教育”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地孔子学院不断强化其综合平台的功能,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开展合作,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效果显著。相关数据显示,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高铁、经贸、旅游、法律、航空等领域,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在此过程中积累的课程开设经验值得借鉴。
最后,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中文+职业教育”长效发展。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中文教学又能进行实操培训的教师。打造一支由单一中文语言教学转向“中文+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既是推进中文教学多元化的积极尝试,也是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以推动“中文+职业教育”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中文+职业教育”的长效发展。
(作者:刘旭,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联系。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