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开课啦,你准备好了么?明天是清华大学如期开课第一日全体师生整装待发过去两周里为保证教学效果师生们皆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教授积极学习线上教学技术还是身处乡村的学生们尽心尽力寻找网络信号……他们用尽一切努力只为与你线上相逢 在线开课:老教授的新挑战崔建远教授 新学期开启,与以往学期不同的是,课堂搬到了网上。 对年轻教师和广大同学们而言,上网课、听网课,经过几天的准备和磨...
如期开课啦,你准备好了么?
明天是
清华大学如期开课第一日
全体师生整装待发
过去两周里
为保证教学效果
师生们皆做了充足的准备
无论是
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教授
积极学习线上教学技术
还是
身处乡村的学生们
尽心尽力寻找网络信号
……
他们用尽一切努力
只为与你
线上相逢
在线开课:老教授的新挑战
崔建远教授
新学期开启,与以往学期不同的是,课堂搬到了网上。
对年轻教师和广大同学们而言,上网课、听网课,经过几天的准备和磨合,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
但对园子里的一些老教授来说,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学会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可是要花点功夫。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建远就是其中一位。
崔建远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年逾六十,本学期开设了面向法律硕士的《物权法》课程。
“疫情当头,我听从安排,服从命令,有困难就克服。”接到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组织能力全面推进线上教学”的要求后,崔建远在心里暗暗下决心。
从教几十年来,崔建远一直采取的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讲授方式,并不习惯使用电子化的手段。他的手机里一直没有安装微信,电脑里的软件也不全,很多许久没有更新过。
怎么办?
面对新问题,崔建远决定迎难而上,“一定要把网络教学模式学会弄通”。法学院了解到崔建远的困难后,特别安排了学院本科教学院长助理龙俊副教授一对一地协助。
经过查看,龙俊发现,崔建远现在的手机无法安装微信,并且电脑的系统也处于崩溃状态。
向院里反映情况后,学院行政办主任官海彪马上帮崔建远教授购置了新手机、安装好微信并重装了电脑系统。
设备准备完备,接下来,崔建远连续四天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在龙俊的指导下,安装雨课堂、腾讯会议等软件,测试硬件设备,建立课程微信群,两个人反复排练在线授课流程。
崔建远担心在正式开课时会紧张,龙俊还专门写了《在线直播流程指南》。这几天,崔建远按照《指南》一步步进行网上操作,争取多练习几遍,增强熟练度。
崔建远说,在龙俊副教授与院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他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的操作方法,并且课程中与全班同学演练了上述两种授课模式,效果还不错,他还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作了预案。
就在2月13日法学院组织的全院网络教学在线动员大会中,崔建远已经独立使用腾讯会议软件进入会议并开启视频直播。
当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做到万无一失,龙俊表示,在崔建远教授的前几次课中,他会继续去崔建远教授的办公室实时提供技术支持。
“疫情当前,作为教师第一责任就是坚持教书育人。尽最大努力跟上现代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就是对这次疫情保卫战最大的支持。”崔建远说。
寻找网络信号,清华学子这样开学
吹着内蒙的寒风,戴着口罩,十几分钟过去,他眼睁睁地看着手机屏幕的光瞬间暗了下来。
——天太冷,手机冻关机了。
站在室外的清华大学工物系大四学生邬同学显得有些无奈,到空旷处增强4G信号的计划失败,他只得折返。
在老家没有无线网络,原本只准备过年待两三天,但突发的疫情让他不仅回不了学校,更回不了城。“老家4G网速有的时候不太够,看视频直播的时候会卡。”邬同学已经“滞留”老家近一个月了。
本科的最后一学期,他面临毕业设计的压力:“挺多相关的资料要么放在学校,要么没带回老家,对做毕设有影响。”和导师沟通之后,他决定近期主要还是以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为主。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工物系老师们的电话。
“我们系里学生工作系统按照学校要求,对全系本科生、研究生家庭网络情况进行了全覆盖调研,收集到8名本科同学存在一定困难,并逐一与这些同学们联系,逐一协商解决办法。”工物系党委副书记李亮表示说。
针对邬同学的情况,系里老师提出帮忙解决资费、拉网线……“系里帮忙太彻底了,热情得我有点‘惶恐。’”他说,“不能太麻烦老师,毕竟现在大家都出不了门,我的情况自己还能解决”。
邬同学尝试过出门“找信号”,但内蒙的大风、近期突降的温度、一冻就没电的手机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出去也不好拿纸本做笔记,毕竟上课不是听一听就行”。
供他挑选的“手机们”
为了上课,最后他决定“自力更生”,发挥主动性,把全家人手机集起来,在一众手机里挑选信号最好的一个用。家里人除了手机“任他挑选”以外,有时也会和他一起听课。“快来听听院士讲课!”家人“蹭”他上课时这样说。
邬同学发现,天气好的时候信号也会好,看直播的影响减小,也可以录视频回放。除了网络差一点,他在老家上课与回城差别不大。
同样只是打算回老家过年,却因疫情被滞留到现在的还有工物系另外一名大四学生宋同学。
相比邬同学,宋同学在老家虽然拥有移动Wi-Fi,但它却十分“不给力”,经常断线。要查什么东西或者下载软件都很慢,甚至在采访过程中都时常罢工。
时常掉线的移动Wi-Fi
系里也给了她很多建议,比如安装宽带、去亲戚家联网等,承诺如需要会帮助向开课老师说明情况。“挺好,蛮温暖的。”宋同学说。
为了五周后的线上课程,她最后决定需要用雨课堂的时候去亲戚家上课。
虽然亲戚家的网络顺畅,但每次出门都需要戴口罩,家里并无太多的储备,重复利用是不得已的办法。
“跑到亲戚家费口罩,令人不安。”她说。
幸运的是,她的毕业设计不怎么需要做实验,主要是模拟,不在学校也可以推进。尽管老家的学习条件不如学校方便,她也尽力做到和在校一样的学习状态。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回到清华园!”她期盼地说。
家住乡村的工物系熊同学也在寒假期间为线上开课做着准备。
“我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就够了。”
刚刚测试完线上课程的他坐在木板凳上,脚边放着一个电暖炉,可水泥地依旧略显潮湿;面前是临时搬来的方桌,桌上摆着电脑鼠标和一个iPad,iPad下压着厚厚的一本《经典电动力学》,旁边还有数不清的充电线。
为线上学习准备的房间
而这里并不是熊同学的家,他这几天都是在奶奶家里进行的线上课程测试。“家里没Wi-Fi,奶奶家隔壁邻居有。征得同意后,可以连接邻居家的网络信号。”他说。
因为父母除了过年一直在外地,熊同学家中没有安装无线网络,村里信号比较差,平常聊微信之类还比较够用,真到了要直播上课的时候,他犯了难。
“我去年年底就该装个Wi-Fi的。”他说。系里了解到他家中的情况之后,一开始商量为他家出资安装Wi-Fi,但是疫情锁住了所有人的活动范围,路由器买不到,安装的人也进不来。
得益于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熊同学最后在奶奶家里连隔壁邻居的网络开始学习。“我们和隔壁家关系很好,当他得知我们要清华线上开课后,直接就给了我们网络密码。”从自己家到奶奶家只隔了几条小巷子,他这几天都按时去测试线上课程。
靠近邻居家的房间,恰巧也是熊同学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但现在无人居住,更没有桌椅等学习设施。他和同样即将开学的姐姐、堂哥扛来了方桌木凳,将房间布置成了学习专用区。
“本来空空的,现在满满的。”熊同学这样描述道。
“我们一人一张桌子,我姐姐学文,我堂哥学艺术。”
在这里,三张临时搬来的桌子,三台连着邻居Wi-Fi的电脑,一个工科生,一个文科生,一个艺术生,各自带着耳机收听着自己的专业课程。不同的专业,营造着自习室一般的良好氛围。
谈到线上开课的前期准备的感受时,正在奶奶家接受线上采访的他打出几个字:“自强的清华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这是校长说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此外,还有居住在安徽的戈同学。他目前居住在半山腰的奶奶家,周围没有邻居,离村委会也很远,以前坐车要半小时的车程,现在因为交通不便,盘山路要走一个小时。
现在,他决定从奶奶家步行到山顶,只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找到4G信号!他激动地向系里的老师说,“这学期的两门课都是在白天,我想用定时上山顶上课的方式保证上课!”
据悉,工物系8名存在上网困难的本科同学目前已全部准备就绪,等待新学期云端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