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量存在的无证幼儿园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空间。

  拓展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量存在的无证幼儿园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空间。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2013年有无证幼儿园565所,相当于有证幼儿园总量的52%,是公办幼儿园的2.33倍,虽经三年整治有所减少,仍然有无证幼儿园306所,相当于有证幼儿园的四分之一。这些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农村、城中村、城郊和外来务工人口集中的工业园区,如果能很好地规范这些无证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资源将会是极大的补充。

  无证幼儿园之所以屡禁不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由于目前各地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学额相对有限,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又偏低,私立有证幼儿园普遍收费较高,导致一部分群体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各类无证幼儿园获得了生存空间。

  幼儿园办学门槛偏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办学标准非常具体,大到在园学制、用地面积、园舍建筑面积、园舍用房面积、班级数、师资配置,小到房子层数、层高、教具玩具保健器材,都有具体详细规定,但这些标准过于“一刀切”,与现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更没有体现城乡差异,有的标准比如园舍建设指标、设施配备以及班师比要求《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即使是一些公办幼儿园也难以完全达到,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无证园中有70%以上是因不符合三年学制、园舍场地设施不达标或产权不清晰、师资配备达不到要求而不能办理办学许可证。加上审批程序众多、手续繁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发展,也影响了无证幼儿园的规范和管理效果。

  部分办园者利益驱使躲避监管。由于当前幼儿教育需求旺盛,导致行业进入趋之若鹜。而幼儿园不办证就不用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不用严格按照各种规定标准的要求布置园所环境、制定办园的规章制度,不用去控制师生比,也不用聘请拥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生和会计等,办园成本大大降低,就可以通过超低的收费来吸引生源,因此有部分办园者为了利益最大化故意不申请许可。

  虽然无证幼儿园属于违规办学行为,长期存在必然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但也不可否认,无证幼儿园满足了部分社会学前教育需求,缓解了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和城中村学前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难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对无证幼儿园,既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行事、一关了之,而应该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认真加以规范,使之逐步正规化并纳入学前教育资源,成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

  建议: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证幼儿园大排查,摸清底数,努力做到一园不漏,不留死角,并建立无证园信息库,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无证幼儿园状况。

  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地方区域差别,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按照市、县、乡镇、村分级分类制定幼儿园办园标准。对农村幼儿园,除了安全标准不降低、不放宽、不妥协之外,其他诸如班级数量、办园面积、学生数量、师资配比等条件可根据实际适当放宽,切实降低幼儿园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简化办园审批手续、缩短办园审批流程。

  分类处理、因园施策。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无证幼儿园规范管理方案,明确各级政府和机构职责,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妥善清理规范无证幼儿园:对具备办园条件的正式批准设立,颁发办园许可证;对基本符合办园要求的限期整改,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颁发试办许可证,试办期满验收达标后颁发正式办园许可证;对缺乏基本办园条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以及办园者主观不配合、不申请许可的,坚决予以取缔,并做好在园幼儿的分流安置。通过分类认定、分类管理,逐步将所有幼儿园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政策引导、加大支持。指导各地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和办法,对具备或基本具备办园条件的无证幼儿园,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项目补贴,加快完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公办园派驻园长“代管帮扶”,鼓励和引导示范幼儿园以举办分园、承办新园、托管弱园、合作办园等形式,加强沟通与协作,切实提高办学管理水平;通过派驻教师、双向挂职任教、师资培训等方式,有效改善办学师资质量。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引导扶持这部分无证幼儿园尽快达标取得正式办园许可,并逐步发展成为收费较低、设备完善、质量合格的普惠性幼儿园。

  (作者卢天锡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科协主席)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