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6年中国MOOC大会信息显示,清华大学慕课建设数量已经超过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高校扎堆建设慕课现象并存的是,坚持使用慕课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辍学率”高。(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据2016年中国MOOC大会信息显示,清华大学慕课建设数量已经超过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高校扎堆建设慕课现象并存的是,坚持使用慕课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辍学率”高。(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学校教育模式,打破了优质教育的壁垒,同时,其席卷全球教育的疯狂态势,也倒逼国内高校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开发出优质课程资源、更新教育教学形式和理念。不过,从现实发展来看,慕课却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从席卷全球到走向没落,高校慕课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应对。

  慕课当初火爆的缘起,一是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二是学生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今所面临的问题,也正建立在这两点之上。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各大高校的慕课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质量却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政绩思维严重,想借助慕课来提升学校知名度,对既有课程的管理、考核却未能跟上,导致慕课如同“僵尸课程”一般。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因为好奇而注册慕课,但仅仅依靠学习兴趣,并不能支撑其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高校对慕课的学分、结业证等没有给予认定,使得不少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原本,伴随“ 教育”理念的兴起,以及“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高校慕课理应柳暗花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从高校慕课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并未把慕课纳入到高校学科整体发展规划当中,而只是将其作为一项试点,在网络上刷刷存在感而已。慕课流行这五年以来,高校对慕课的理解始终未能跟进,依然停留在原始阶段。慕课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学分认定的障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问题,高校应去思考但未去思考。盛名之下的高校慕课,确实名不副实。

  其实,应当认识到,慕课只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不可能替代传统课堂,学生通过慕课学习的也多半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内容。仅仅纠结于合格率,而不去从内容及考核评价方式上做出改进,慕课的发展势必步履维艰。因而,针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实际,重新定义慕课,结合课程现状优化教学,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改进评价方式,从而使慕课跳出当前的尴尬处境,以碎片化的内容和考核呈现出来,或许更加符合现实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