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

  教育部日前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代国际特殊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特殊教育教改实验的一个深层次难点问题。此次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始于2010年,历时6年多,经过专题研究、国际比较、文稿起草、征求意见、开展实验等,教育部先后召开了6次专门会议,组织专家近850人次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集中修改完善。

  特教学校课程新标准是对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普通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政治经济体制深化已经进行了多轮次的改革,推出多个课程标准及配套课程资源。与之相比,特殊教育还显滞后和冷寂。因此,此次新课标的推出,体现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后发优势。

  具体而言,此次特教课改体现了当代特殊教育的新理念,在课程资源目标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式、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发满足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需求的优质资源。在课程资源内容建设方面,构建了以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课程,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特教课标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各地的教材建设,开发一批针对学生特点、符合课程标准,具备通用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教材,将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探索具有智慧教育属性的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残疾学生的障碍类型不断分化,障碍程度不断加重,多重障碍不断增多的现状,与特教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伴而行的,应该是加快特殊教育教学和评价的改革。对比以往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此次新课标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从以往“缺陷补偿”向“潜能开发”转折,进而指向更高层次的“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教学原则,这是本次新课标的一个亮点,也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诉求。这就要求特教工作者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

  从“盲人高考”破冰,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再到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出台,一个又一个标志性事件,让我们看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尽管如此,面对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供给侧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目前,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障碍程度重,障碍类型多,三类学校课标无法全覆盖,这就需要我们尽快研制多重残疾、自闭症等学生的课程指南,进一步探索医教结合的模式和制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尊严、获得幸福。

  (作者范里,系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