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网络时代,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大学生德育和学生管理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振兴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经成为当前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对网络时代学生管理所包含的内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依托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学生管理的实现机制。针对当前学生管理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管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通过对信息技术科学有序的应用,将会改革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网络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研究的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是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 26.8%,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10.4%。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的重要群体,网络不仅是他们学习的一种便捷工具,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思维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知识传播方式等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网络的特性使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使教育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现实应用中,开启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

  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既给高校品德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檀江林等著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路径与评价体系;对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光慧著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势必需要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机链接,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罗洪铁教授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戴黍著的《互联网与高校德育——网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考察》(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罗家英著的《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相关论文等分别从网络文化建设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和谐校园建设的视角等对网络品德教育进行探讨。[1-6]

  信息技术与组织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组织及其决策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信息技术可能会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对组织及其决策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即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和互构论。[7]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互构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及其主体的影响是信息技术与这些部门和主体相互构造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对学生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或主体的内部结构调整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及其主体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态进行修正、改进和创新,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绩效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与这些部门和主体如何最优化结合。

  二、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管理创新的实现机制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转变方式、提高效率创造了空间,同时也为品德教育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机制。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引入、教育手段的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学生管理的范围已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管理的基本理念已经从“管理为主,服务为辅”转向“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管理方法已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促成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重构,促成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平台,促成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并为学生管理创新提供相应的实现机制。

  1.信息技术可创造富有特色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正深深影响着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快速性、便利性、综合性的特点对于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的开始,也是挑战的来临。高校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适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并解决产生的新问题。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三个层面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而能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必须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大学生对民族复兴的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同时,发展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化。要以校园网为载体,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一个富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崇尚良好学风、弘扬远大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网络的蓬勃发展为充分展示人的个性提供了平台,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个性发展原则要求个性发展必须与全面发展相统一,这为网络时代大学生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我们要按照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结合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组织品德教育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