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世界一流的现代劳动力大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全方位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世界一流的现代劳动力大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精英教育"情结误导社会和学校
要夯实我国经济提质转型升级和持续稳步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石,全社会都要增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又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诸多影响、制约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观念上、制度上的障碍,"很重要,离不开,看不起"的状况比较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与企业"用工荒"同时并存,缺少一技之长、流动性极强的两亿多农民工与中高级技工严重匮乏同时并存,劳动市场、人才市场上出现的"学士硕士满街跑,技工技师难得找"现象,就是职业教育发展跟不上时代要求的生动反映。这些问题的出现,从社会层面讲,是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淡漠了"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较普遍地出现了轻视甚至鄙视体力劳动、一线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重新抬头了;从教育层面看,近些年来"精英教育"情结误导了社会和学校,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从舆论到实践一度成了教育战线的主导性倾向;从社会治理层面看,则是不止一个方面地存在着漠视、轻视乃至歧视职业教育的制度性设计、政策性规定和实实在在的操作。所有这些,就形成了边缘化职业教育的叠加效应,严重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应当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首先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劳动制度等体制障碍
要凝聚这样的共识,关键在于要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创造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制度政策环境。这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劳动制度、人事制度、财税制度、户籍制度以及高等教育法等法规中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不合时宜的那些设计和规定。比如,与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高考升学制度,劳动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标准的大面积缺失,中高职毕业生不能当公务员的规定,高技能人才户口迁徙的困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合规律、不合时宜的多种关卡,鼓励校企合作的财税制度方面的相关缺失,技术技能人才薪酬制度设计中的"一刀切",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制度设计方面的相关缺失,职教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设计的不规范、不合理和相关缺失,职业教育国家治理体系的不统一、不协调和相关缺失,学校法人地位长期得不到真正落实,如此等等,都应当在深化改革中抓紧解决。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当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基层,进学校,到企业,深入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宗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气和作风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既解决好职教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又发挥出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相关制度的社会导向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要"各安其位"
要凝聚共识,要统筹规划,全方位地大力增强通用型应用技术人才、岗位操作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稳固可靠的培养能力。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一段时间以来在"精英教育"情结的误导下,学校不断"升格"超出了发展所必要的水平,较长时间里出现了"不安于职教,追求普教;不安于专科层次教育,追求本科、研究生教育;不安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追求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导致了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和失衡,迟滞了我国高水平现代劳动力大军的形成。为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改变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价值取向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导向,使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自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高标准地培养出各自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包括学术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中高级技工人才。每一类应用型、职业技术型院校都应当有选择地追求有限的卓越,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成为各具特色的"工程师的摇篮"、"技师的摇篮"、"中高级技工的摇篮",成为地区乃至国家同类教育资源中的一流院校,有条件的还应冲击同类院校的亚洲一流、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