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服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国策。国内外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总体而言是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的一项准公共产品,需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潜力和积极性,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四个主体共同受益。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服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国策。国内外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总体而言是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的一项准公共产品,需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潜力和积极性,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四个主体共同受益。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国家财政要加大力度支持其发展。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准公共产品是社会成员共同受益,但无法以纯粹市场化运作来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必须行使国家权力,通过税收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推进创业和创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公共财政支持,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阶段职业教育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国家财政要加大力度支持其发展。调查显示,我国中职学生中超过90%来自农村,高职学生中来自农村和经济困难家庭的比例也相当高,可以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属于低中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对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减轻这些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当于针对弱势群体的一种转移支付,符合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适龄劳动力人口带技能转移也大有帮助,因为这些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接受职业教育后,多数留在城市工作,这对于我国平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具有一定技能的学生与上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缺乏专门技能的状况不同,有利于其实现体面就业、幸福生活。
职业教育自身颇有特点的办学规律,决定了国家财政要加大力度支持其发展。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特别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要求多主体的参与,其中政府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财政投入十分重要。根据当代公共管理理论和PPP(公私合作伙伴)理论,政府的适当投入能够吸引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包括带动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等主体的资金投入,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国际竞争、打造“升级版”的客观需要,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重要来源,财、税、费和产业、社会、基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体系,促成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多元化经费投入制度,关键在于将相关主体的投入责任和权益尽可能明确,将多重主体投入的资金按性质和特征进行有序规划和有效利用,理顺各项资金投入的相关体制机制。政府可以利用税收、补贴和其他政策安排等支持职业教育;行业企业除资金投入外,还可以采取提供就业订单、资格认证等支持方式;公民个人则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志愿服务的投入上。从实施运作看,主要是做好投入资金的筹措、合理的比例分担、政策手段间的有效搭配和机制创新等。
财政和其他方面共同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笔者有如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努力使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贯通,在人才多样化、培养路径多样化格局中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教育选择需求。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财政保障的制度化框架,建立未成年人基础职业教育投入政府主承担机制,建立准基础职业教育投入政府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共担机制,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合理确定中央政府、省政府及市县政府的职业教育投入职责。三是有效落实教育费附加的职业教育资金定向政策,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保障制度,制定实施引导社会资金资源进入职业教育的财税政策。四是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金融政策,通过股权产权合作,建立政府控股、行业企业参与的股份制职业教育,建立政府参股、行业企业控股的股份制职业教育,建立政府产权引导、学校董事会决策的合作制职业教育,建立政府资产租赁或托管、行业企业管理的职业教育。五是探索创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公私合作机制,尝试运用PPP概念下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等机制为职业教育项目筹措资金和提升绩效,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整合社会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六是制定实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奖励制度,设立多种奖项,使技能型人才能够拥有较畅通的职业升迁渠道和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收入水平,对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给以表彰和奖励,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和技能型劳动者成为大众尊重和羡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