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探讨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要求,2022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主题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的平行论坛在“云端”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

  为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探讨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要求,2022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2学术年会主题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的平行论坛在“云端”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本次会议采取线上报告形式举行,包括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领导、科研工作者在内的近200余人参会。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研究员主持。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首先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范恒山指出,区域问题的核心是两极差距过大,这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范恒山认为,十八大以后,区域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实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区域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解决了旧的平衡,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区域战略与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在于实行分类指导和推进一体联动,要按照二十大的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随后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的作用”的主旨报告。吴晓求指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本前提;坚持并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平台和政策基础。吴晓求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本质上也就是人的全面现代化。教育将在人才培养、理念变革、理论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法制完善以及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育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

  随后,主题报告开始。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评估部副主任杨秀文主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国际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主题阐释了一流高校通过区域合作来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世界经验。宋永华指出,区域合作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决胜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国家“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粤港澳湾区高等教育的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港澳的桥梁作用,助力对外开放。宋永华同时表示,澳门大学将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研究员作了题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成就与展望”的报告。方中雄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包括疏解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两个方面,“十三五”末期,首都教育功能疏解任务基本达到预期,首都教育的空间布局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优化,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的教育联动格局初步形成,三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合作持续深化,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内容不断充实,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方中雄同时指出,京津冀区域内有一些重要的节点城市的教育关键问题还有待解决,三地之间教育软硬件差距依然很大,整体协同发展水平依然不高,要进一步稳定持续地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推动支持“两翼”教育建设发展,明确新时代区域教育高质量体系的衡量标准,探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完善教育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建设。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珏研究员以“教育现代化监测及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发展”为题作报告。张珏研究员从为何先行实施长三角区域监测评估、如何设计和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如何更有效实施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水平如何、如何深化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于教育部承担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组织实施长三角教育监测评估工作的一些做法、体会体验、取得的初步监测评估成果和下一步的监测评估工作重点。张珏认为,当前的成就反映了推进国家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中的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集约化、便利化特点和趋势,特别是通过及时准确反馈监测评估结果和预警预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短板,已为政府科学决策、教育行政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丰富和凝练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讲好新时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故事积累了基础素材。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光礼教授作了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雄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主题报告,周光礼指出,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在一张白纸上绘画。雄安新区既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又是建设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根据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应该将高等教育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光礼认为,雄安新区要实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定位,必须将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推进,打造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可以用行政手段将北京地区的部分部属院校和科研院所整体迁往雄安,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用市场的手段整合雄安新区的创新资源,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区域知识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蒋承副教授以“县中振兴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题作报告。蒋承指出,2021年末,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县域高中振兴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县域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发展成果的“显示器”,通过高考将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成果显现出来;县域高中发挥城乡之间“连接器”的功能,广大农村学子通过高考、就业等路径向城市转移;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更加紧密,县域高中还将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强器”。蒋承指出,加大对县中的扶持力度、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不仅对普通高中的提质增效,而且对带动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今年10月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前进动力。本次论坛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探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路径,重点考察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意见建议,以期启发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属的二级学会,由全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相关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是从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向,汇聚各高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与交流,为国家教育发展和重大教育决策服务,为地方、行业和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服务。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依托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有理事单位300多个,常务理事单位58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球同志任理事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