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福建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福建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在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调研中发现了不少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整理如下,供各地参考和借鉴。福州市鼓楼区:抓好“五大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抓住人生出彩机会作者 |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 黄建新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围绕打造“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福建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福建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在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调研中发现了不少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整理如下,供各地参考和借鉴。
福州市鼓楼区:抓好“五大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抓住人生出彩机会
作者 |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 黄建新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人民满意”目标,以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实施“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完善工作领导机制
健全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教育事业纳入鼓楼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发展总体规划。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均设联系教育的分管领导,积极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
完善优先发展机制
坚持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教师与公务员工资调整同步。综合采用财政投入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6所学校建设,总投资9.2亿元,扩容学位8280个。坚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按规划标准预留足够教育空间,旧城改造落实用地储备制度,将新、扩、改建学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优先满足用编需求,加大教职工编制跨行业统筹配置,有效满足教育需求。
完善改革创新机制
对标国内先进,与首都师大、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等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教学成果应用、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等。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单一法人制”“混合模式”“学区共同体”和“品牌联盟制”等四种类型共18个教育集团,率先实现区属校、新建校、中小幼学段全覆盖,相关做法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案例。率先推出“双减”一揽子措施,建立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课后服务“双百”项目、健全“闭环式”培训机构治理机制等。构建“3+3+N”智慧教育系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集智教、慧学、精析一体的教学体系,福州鼓楼版“空中课堂”在全国推广。
完善全面育人机制
建设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验区,开展七大主题研学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138X”路径,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机制。每年开展区域性体育质量监测,举办各级各类美育论坛,提升体艺素养。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创新能力。深耕“课程+实践+评价”劳动教育模式,夯实劳动育人新格局。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构建“中层干部-校长-名校长”和“新师-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家”的校长、教师成长链,优化“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的培养模式。推进“区管校聘”改革,2007年已探索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通过优化职称评审规则等方式,积极引导名优骨干教师向一般校流动。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将持续建设一流教育强区,把“学在鼓楼”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厦门市湖里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促优质均衡
作者 | 中共厦门市湖里区委书记 吴新奎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福建省厦门湖里区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责任担当促合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始终把教育作为湖里区高质量发展赢得优势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区”为抓手,主动作为,争优创先。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出台优质均衡发展“十大攻坚工程”等系列文件,细化部门、街道、学校职责与任务,强化责任担当与创先意识,营造了凝心聚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浓厚氛围。
保障优先促提升
教育投入优先安排。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15.61亿元,年增长率为8.3%,占民生支出的30%。
学位难题优先破解。大力实施“补短扩容”工程,攻坚克难破解教育用地涉及的征拆、规划等问题,实施高品质校园建设。2021年以来厦门梧桐实验学校等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标准开办,有效缓解“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资源配置优先考虑。对30多所校园进行“微更新改造”,一批老校硬件实现换代升级,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全新打造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让五育并举有了硬件支持;通过租赁、共建、共享等方式扩大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近6.5万平方米, 提高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教师队伍优先建设。教师编制优先保证、优先配备。实施“先锋计划”,举办校长论坛、公开竞聘选拔副校长等方式,优化校长队伍;实施“引领者计划”,持续推动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去年以来新培育了省级名校长2名、特级、高级教师52名、市级骨干教师201名。
管理创新促质量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探索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和委托管理的模式,组建了湖里实小等6个教育集团,与2家市属学校合作办学,对7所民办学校派驻执行校长,初步实现公民办校、强弱校的抱团发展;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日益成熟,有力地助推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治理机制创新。全市首创配置校外培训机构专职责任督学,建立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先后关停79家无证学科类培训机构;推进特色课后服务“四化建设”,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率先建立校园周边整治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校园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加强教育督导,责任督学“三三联动”挂牌督导新模式获评市级优秀督导品牌。
民办教育管理创新。通过民办学校年检、绩效考核、小片区管理、公民办结对等创新举措,促进民办学校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缩小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2021年以来关闭4所办学条件薄弱的民办学校,6所民办学校升级为一级民办学校。
下一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锚定目标,强化责任,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实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目标。
三明市三元区:匠心治教,做好优质均衡“必答题”
作者 | 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书记 温毅
强区必先强教,兴区必先兴学。2021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三元区所处的中心城区教育体量倍增,优质教育资源增多的同时,新的不均衡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慢不得,更等不起。三元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市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出了“强改革、强基础、强师资、强质量、强管理”教育强区“五强”战略,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发展“三元经验”。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教改”作为重点改革发力点,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主要领导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调研、组织一次教育座谈会,分管领导走访一遍辖区学校、经常联系一批名师名校长、挂钩推进一批教育重点难题),在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满足教育事业所需,树立“教育好了,一切才会更好”的共识,凝聚多方合力推进南北片区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共同提高,向“发展理念更鲜明”不断迈进。
坚持把人民情怀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关切,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把中心城区“黄金地块”留作学校建设用地,2019年以来先后高标准建成沪明小学、贵溪洋中学等22个教育补短板项目,新增学位1.8万个,进一步优化辖区教育布局,向“人民群众更满意”不断迈进。
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采取重点引才、嫁接培养、系统研修、多岗淬炼等措施,着眼于“思想立教、情怀爱教、匠心治教”三大名师成长要素,全力推进“元师匠心”“元雁新航”等品牌建设,精心打造、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向“教师队伍更优质”不断迈进。
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
作为三明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核心区,在总校制办学基础上,创新推出“双雁阵,双航线”优质均衡改革,着力提升校际均衡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强基”“壮腰”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开展课程课堂改革、家校联动育人、沪明合作培养等系列行动,“双减”“互联网+教育”“以美育人”、家校教育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向“教育质量更领先”不断迈进。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努力将三元教育打造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