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成功举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副厅长刘保民,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副校长刘雪梅出席仪式。仪式由校长刘文锴主持。

  陈向平、王清义共同为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挂牌。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校党委书记王清义为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挂牌

  陈向平对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落户华水表示祝贺。她指出,黄河实验室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她表示,多年以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她指出,华水研究基地作为黄河实验室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学校水利专业学科优势,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主动对接,强化支撑,力争产出、放大和熟化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更好支持黄河实验室发展。

  王清义指出,华水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挂牌,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对学校办学优势特色和办学实力的充分认可,是对华水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为学校高度参与黄河实验室、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他表示,华水研究基地作为黄河实验室的主力军,将在推动黄河实验室早日形成“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将紧密依托水利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以“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打造高地”为原则,以解决黄河流域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为牵引,以数字孪生黄河与工程为基础,水利模型、智能模型、知识模型为关键,实现水旱灾害防御与水工程安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护智能应用。他指出,研究基地紧密围绕数字孪生流域与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旱灾害防御与水工程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护4个研究方向,分别由刘俊国院士、刘文锴教授、刘汉东教授、刘雪梅教授牵头负责,实现人员、资源、平台的高效配置与利用。华水研究基地的建设将对学校双一流建设、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刘文锴在主持仪式时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专家莅临华水考察指导表示诚挚欢迎,向陈向平厅长、刁玉华副厅长和省科技厅、教育厅长期以来对华水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在华水挂牌必将对学校加快“双一流”创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他强调,华水将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创新组织模式,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标志性成果,为黄河实验室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贡献华水力量。

  刘雪梅从数字孪生流域与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旱灾害防御与水工程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修护四个方面汇报了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基本情况。

  仪式后,全体人员实地考察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水运及治河试验厅、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陈向平听取了学校教师相关研究成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学校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并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科研成果转化、与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秸秆管地下灌溉技术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采砂监管系统如何精准识别各类船只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她指出,华水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人才、有团队,有创新、有目标,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支持华水科技创新工作。她希望,华水科研人员高举创新旗帜,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在保障黄河安澜中贡献华水智慧。

  据悉,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挂牌后学校将积极与水利相关的兄弟单位联合,优势互补,协作攻关。将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厚植一流创新文化,营造一流多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生态,推动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学校将围绕智慧水利等交叉学科开展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研究,以“数字孪生流域构建→水利模型分析与智能模型构建→水利业务智能应用”为主线,在数字孪生工程、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四乱”监管、水利工程安全运行、AI、VR/AR技术水利创新应用等方面形成更丰富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依托卫星数据,全面准确快速提供水库大坝、河湖堤岸等水利重点区域变形监测、库区消落带山体滑坡监测、水灾害应急响应、河湖监管、国土测绘等相关领域遥感信息,为流域数字孪生和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抓手,解决我国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与管理、水灾害应急管理等问题,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出台人才特区政策,以优厚待遇和科研环境招揽高端人才,同时培育河南省本土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为河南省推进“双一流”工程、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河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构筑对外开放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协同创新科研高地。

  河南省科技厅办公室、实验室及平台基地建设处,河南省教育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科技处、水利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有关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