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孙竞)“要能够真正努力去探索和建立中国自主的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在回答人民网记者提问时强调。
谢维和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朝着这个方面去发力。
谢维和在发布会上指出,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这10年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
第一,在发展阶段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高等教育。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了更强的贡献力;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及四个服务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在改革思路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增量改革转变为存量改革,开始了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变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开始具有了新的发展动能与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活力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等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第三,在人才培养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正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集体行动。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与新医科,以及一流专业建设等,正在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平台,以及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平台。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