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此后26年里,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全局意义。就当时我国发展状况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此后26年里,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全局意义。
就当时我国发展状况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来看,当时我国科技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阻碍因素,例如科技系统结构不合理、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还未形成、投入过低的状况尚未改观、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法律上的障碍等等。
再从当时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求看,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民族创新力、民族凝聚力、民族振兴力。可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要求。
20多年持之以恒的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大幅提高,产业化应用越来越多,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国家繁荣强盛加速实现。
中国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丰富和完善,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水平的提升更加显著。今天,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的层次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对于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的要求也就更高。
当前,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要切实贯彻“创新”这一重要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理念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势不可挡的世界发展潮流。只有全面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人崇尚创新、时时鼓励创新、处处可见创新”的良好风气,营造创新环境,坚定创新信心,完善创新支撑,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让科教兴国战略活力永续,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要保持改革不停步的信心与动力,依靠改革解决科技和教育事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当前,束缚科技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应通过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科技投入产出机制改革、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等方式,着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才能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前,我国急需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着力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要把科技自立自强置于关键位置,以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当前,5G、人工智能等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科技含量。自立自强,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职责使命。而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比如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光刻机等。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决攻克各产业技术难题,实现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催人奋进。面对当前发生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光明日报》(2021年04月02日0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