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

  建立校外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都得到了扩充,教师工作职责和工作量随之增加,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在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教师培训的同时,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考虑课后服务的管理、人员成本,核算不同类型课后服务成本,以此为依据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经费充足,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得到有效激励。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并充分利用好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具体可细化为四方面:一是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将教师培训、课程供给、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评价专业服务、学校委托管理等纳入购买清单。二是明确校外机构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专业标准。三是建立准入机制,明确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合格机构学校准入办法、质量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四是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应将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拿出一定份额用于购买校外教育机构专业服务。

 

  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代表:

  “双减”督导要突出“三个强化”

  继去年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再次将“双减”督导作为2022年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体现了“双减”督导的重要性。下一步,如何将“双减”督导督紧、督实、督出成效,关键在于强化督政、督学、问责。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施策情况纳入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细化指标,层层落实。

  强化督学,各级督学要对照督查要点,对所有中小学校采取校园巡查、推门听课、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督出真问题,导出真意见,找出真办法,督促学校及时整改、彻底整改。

  最后,还要强化问责,要将《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利器,形成有督导就有通报、有通报就要严肃问责的工作闭环系统。“双减”专项督导情况通报,问题要点到人、点到事、点到痛点,督促对照检查,限期做好整改。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

  构建“四位一体”课后服务体系

  “双减”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增长,课后服务育人功效的价值日益凸显。学校应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机遇,构建学科—课程—社团—平台“四位一体”的课后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课后服务要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学科体系,做强学校特色。课后服务要立足学生发展建立课程体系,创建特色鲜明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课程。课后服务要立足组织管理建立社团体系,学生在课程学习基础上,组建多样化社团,让社团成为学生组织管理的另一个集体。课后服务要立足综合评价建立校际平台体系,校内定期的成果展示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而校际比赛、联谊,更可以让学生在跨校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委员:

  补数量调结构 优化师资配置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回归校内主阵地,过去由培训机构占用的学生时间,需要通过课后托管、延时服务等方式弥补,这使得原本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在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上出现双重增加。我建议,要从年龄、学历、职称和编制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各类学科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同时,要重能力、强联合,完善教师培养方式,拓展专业宽度,加强音体美艺术技能、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提升,为农村地区储备更多“一专多能”的教师资源。

  此外,要深化教师工作评价改革,全面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知识管理、智慧支持等,改变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综合考量教师工作的贡献度和贡献水平,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河北张家口一中教师尤立增代表:

  聚焦人的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是实现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决策。政策出台后,经过各方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减”的着力点,是减掉机械重复,转而聚焦人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初衷,必须牢牢抓住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根本。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持续推动教师转变、革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大胆改革以书本为中心、机械刷题为中心的经验“作坊”式教学设计,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学情”出发,统筹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从“教师为中心”积极转向“学生为中心”。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原有的课堂面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合作水平,分层分类组建课程团队、建立教研小组,打造教师协作共同体,在集体备课、成果共享、资讯互通中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能力,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业设计水平提升了,教学效率才会相应提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压总量、控时间”成为各地各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实现作业设计“调结构、提质量”,以学校为圆心,建立全流程、高质量、分层次、有效评改反馈的作业设计体系,才是提高作业针对性与适切性的治本之策。(本报记者晋浩天、李丹阳采访整理)

 

文源:《光明日报》,2022年03月08日。原标题:《“双减”之后,教育如何轻松行》。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