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笔者参加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考察,深感铸...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笔者参加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专题调研考察,深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深得民心。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付诸实施,“铸牢”的主线进一步贯穿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进展总体顺利。同时也深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因素仍然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共识不够、重视不够、落实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教育的共性要求,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绝非只针对少数民族。实施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针对一些民族地区一度强调差异性多,强调共同性少的倾向,廓清和避免学校与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课程等方面一度存在的“差异性=特色”的误区。全面推普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任务艰巨繁重的地区和学校,要特别注意疏解和引导纠正一些家长学生对切身利益过分焦虑及对教育政策误解所导致的认识上的偏差。针对“铸牢”教育工作在推进项目化、基地化、实体化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的路径依赖、“新瓶装旧酒”、形式主义等问题,推进工作需要精准判断、精准聚焦,对症下药,讲求实效。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要按照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坚持治理理念和辩证思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纲,正确理解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统一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统一;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懂得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懂得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理解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懂得只有传承创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才能搭上现代化的快车;正确理解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懂得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从小培养家国情怀;牢固树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进一步形成合力。“铸牢”教育不仅仅是某一工作部门的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育人体系,学校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全面推普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需要既做又说。小道理要讲清楚,大道理也要讲清楚;就业、事业、职业发展等切身利益要讲清楚,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家国大义,更要讲清楚。

  制度创新和组织保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从青少年抓起。要结合统筹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对学校设置和教育教学组织进行结构性调整。要按照增进共同性和全方位嵌入的方向,有序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要深化民族班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各民族学生增加交流。通过嵌入式社区和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和教学组织,营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条件。

  强化政策导向。影响推普和推进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校内外因素,归根结底是考试指挥棒和相关政策机制。教育评价考核和升学考试等环节衔接配套还需抓紧推进,应将政治、语文、历史都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赋予必要权重。需长期坚持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政策。同时按照实事求是、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调整完善考试、公务员考录中加分、民考汉等政策举措。完善和校正政策导向,促进民族团结和教育质量水平同步提升。

  着力解决好课程教材与师资两大瓶颈。教材是国家事权。抓紧组织国家统编教材,补齐课程教材的短板。目前,民族院校学科专业课程结构亟待调整。民族理论、民族团结教育统编教材建设滞后。政治、历史和母语教育教材,特别是涉民族问题教材,须由国家统编、审定或授权。要坚决斩断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中的非法利益链条,保证国家统编教材畅通无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也使得民族地区教师编制不足的短板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过统筹调剂教师编制;严把教师入口关,强化民族地区教师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优师计划等,让更多优秀教师在民族地区发光发热。

  作者:管培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3月22日 第 03 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