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观念的转变和对校外培训的理性选择,是影响校外培训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帮助家长对校外培训做出理性选择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观念的转变和对校外培训的理性选择,是影响校外培训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帮助家长对校外培训做出理性选择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要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并非出于孩子学习发展的真实需要,更多是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产生了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当所有家长都将校外培训作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手段时,家长之间的“内卷式”竞争由此引发,“剧场效应”不断加剧,非理性的校外培训需求持续激增,从而导致校外培训乱象愈演愈烈。家长应当认识到,用校外课后辅导填满学生所有课余时间并不科学。家长要相信学校和教师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健全的知识储备和全面的发展机会,避免盲目跟风行为,尤其要避免出于“面子”等原因而让孩子参加大量校外培训。
家长要帮助孩子对各类培训进行科学取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指出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地位。为此,中小学学生家长要基于“全人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甄选培训服务时重点关注机构和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能力。家长们应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适当选择艺术特长类、体育运动类、劳动技术类的课外培训,激发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天赋,培育孩子的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引导孩子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逐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家长对鱼龙混杂的各类培训要有正确辨别能力。在为中小学生选择课外培训机构时,一要看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办学资质。可以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查询,机构实际开设的培训内容应当与办学许可证上注明的办学内容一致。二要看培训机构的教师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学科类培训教师应当具备教师资格证,校外培训机构须将师资信息公布在机构公示栏内。三要看机构收费是否合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外收取其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摊派费用、强行集资或非法集资。
切莫以校外培训代替家庭教育。很多家长认为花钱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就是尽了做家长的义务,殊不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品德形成、道德养成、人格塑造、价值观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当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重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是帮助子女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导向。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孩子品德的培育、身心的发展、审美品位的提升、劳动能力的增强,要善于开发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注重家庭教育方法。要关注与孩子的心灵交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在与孩子共同进行家务劳动、户外锻炼、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帮助孩子养成习惯、锤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塑造孩子的品格操行。三是弘扬传承优良家风。身教大于言教,家长要为孩子做好表率,也要与孩子双向互动、彼此受益、共同成长,成为“会教育的家长”。
(作者:王一涛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刘承波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