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需要10小时;13至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21至3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31至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6-7小时;71岁以上为5至7小时。
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3月1日在北京首发,其中“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降低0.3小时。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需要10小时;13至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21至3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31至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6-7小时;71岁以上为5至7小时。
但是,现在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的睡眠不足在逐年上升,也意味着青少年的睡眠负债是年年加码。这个问题也许现在看不到严重后果,但数十年或几代人后,后果可能就会体现,不只是人的反应、身高、体重、速度、力量等生理机能降低,而且智商可能会逐步下降。原因就在于,睡眠是一种从出生起就开始并需要充分满足的基本生理需求。
睡眠是内在需要,也是内在产生的,不需要摄入其他物质,只需要自我实现和满足就能维持人的生存需要,尤其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仅是需要,而且是刚需。这种刚需其实不需要父母和学校用钱财来购置,如购买食物、衣服、消费品才能满足,而是只需要给予他们一些时间就能满足需求。因此,如果是因为经济等问题一些家庭会对一些孩子在饮食、衣物和消费品上有难以满足的地方,但是在睡眠这个内需上,父母和学校是无需过多吝啬的,欠什么也不能和不必欠孩子的觉。
当然,这个问题的认知的深入还在于睡眠对人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尽管目前人们对睡眠的机理认识并不充分和全面,但是新近的研究已经弥补了这方面的认知。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的试验得出一个结论,睡眠是人们清除大脑产生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机会和过程。如果睡眠充分,有助于排除大脑中的废物,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运转,因而记忆和认知功能会维持正常和提高,提高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青少年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因此消耗的能量也比成年人要多。既然大脑消耗的能量多,代谢和排出的废物也多。要有效排除废物就必须进行有效睡眠,这也可能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睡眠时间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欠孩子的睡眠时间当然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一共30条。尽管30条难以条条保证做到,但至少有一些是父母和学校都可以执行和落实的,如家庭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今天不只是要减轻孩子的负担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儿觉,而且还要明确减少和过滤信息技术和娱乐占用孩子们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因此,教育部的“减负令”明确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这个要求能否实现,主要在于家长和学校。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和较高的智商,让孩子睡足觉是零成本的投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学校都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