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媒体报道,石家庄实施管控措施后,由于正值高校寒假时间,部分大学生被迫滞留无法返乡。与此同时,从外地回石家庄的大学生,也面临回家难的问题。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 “学校已经放假了,要求本科生必须离校,研究生确有实验、论文要求在校的,可以寒假留校。”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的学生小唐说。
但与此相应,老家需要北京回去的学生居家隔离14天,如果从老家回来再隔离14天,基本上一个寒假就泡汤了。回家也不太可能走亲访友,还影响亲友上门团聚,家在山西的博士小田选择了不回家。
回,还是不回,这是一个难题
“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留校”,这个寒假对大学生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成了一个难题。
此前媒体报道,石家庄实施管控措施后,由于正值高校寒假时间,部分大学生被迫滞留无法返乡。与此同时,从外地回石家庄的大学生,也面临回家难的问题。学校放假后不允许留校,到石家庄后又没法转车,不少学生只能四处借宿,或另想办法。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在“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留校”“有必要可留校”“非必要不出校”的“花式放假令”下,到底回不回家过年,成了不少中部省份大学生的闹心事。很多高校的“非必要不留校”政策,让部分学生陷入“想回不能回”“想留留不下”的尴尬。
“非必要不返乡”本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减少人群流动,也就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全国已有多地倡议就地过年。为了让更多人选择留下,有的地方、企业给留在当地过年的“打工人”发红包。而大学生可能是最尴尬的群体,留在当地过年,既要忍受孤独,还要面临无地可住的难题;历尽艰辛回家过年,如果外出打工的父母都不回家,回去也是孤独。
也是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非必要不留校”是不少中低风险地区高校的放假举措。分批次放假、原则上非必要不留校、离校后未接到通知不得自行返校,是很多学校今年的放假规定。很多学生尤其是面临找工作的毕业学年的学生害怕离校后因为疫情原因回不来,选择不回家,这在往年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年就凸显出来。
“非必要不留校”不应一刀切
当然学生尽量离校,有利于学校管理,意味着学校将承担较小风险。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回不了家,也回不了学校,只能选择就地住酒店,增加经济成本不说还将增加防疫风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其实,高校放假让学生回家过年,和各地倡导的“就地过年”并不一致,高校应该欢迎学生留校不回家,而不是让他们都回家。“对于目前还没有返乡的大学生,应该要求大学生所在高校允许大学生留校不回家,妥善安排他们的寒假生活,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放假必须离校‘一放了之’。”
“非必要不留校”不应一刀切,是因为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可能不适宜从中高风险地区回去,有的家乡可能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适宜回家,有的可能有就业、学业需求,有的有家庭经济因素等考量,学校不能因为自身管理方便而强行要求一律留校、一律不许外出或者一律不许留校。应当在充分告知学生风险和后果、学生服从留校纪律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择住校还是不住校,而不是“按照防疫要求”把学生统统撵出校园。
诚然,学生放假不离校,会给学校增加带来防疫难题。比如需要有老师关注学生健康、安全,还有食堂、宿舍、教室等都增加了工作量。但学生出门在外,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遇到特殊情况,“母校”又岂能一推了之?
疫情防控不能只“自扫门前雪”
记者采访发现,北京的一些高校已经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有的学校安排了定点发送到机场、火车站的班车,尽量减少旅途风险;有的允许还没回乡的学生留在学校,同时做好后勤服务和疫情防控。
解决寒假学校学生“去留问题”并不难,至少不会比去年更难。让有条件的学生能有办法回家过年;让留校的学生得到学校合理关照,至少有宿舍可住;如有可能,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还应对学校、学生给予支持。
熊丙奇说,疫情防控不能只“自扫门前雪”,还是要各方合力解决大学生有校难回、有家难归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