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父母能成功免疫“成功学焦虑”,从孩子出生开始,智力开发玩具、早教课程、促进大脑发育的脑黄金补剂就已经无孔不入,很难让父母们在“培养天才”的美好神话中保持淡定,“如果你不是一个努力的父母,那么你的孩子就会一事无成”。

  近日,“鸡娃”等话题大火,由此引发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也备受关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孩子们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密切凝视和沉重期待,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青涩的青春期,已被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覆盖。所有的活动都指向了功利的现成目标,那就是要考高分、要成功、要成为“人中翘楚”。

  很少有父母能成功免疫“成功学焦虑”,从孩子出生开始,智力开发玩具、早教课程、促进大脑发育的脑黄金补剂就已经无孔不入,很难让父母们在“培养天才”的美好神话中保持淡定,“如果你不是一个努力的父母,那么你的孩子就会一事无成”。

  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事情,但是在成功学的驱动下,孩子的身影不见了。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都变得不再重要,而被一串串数字化的衡量指标所替代。比完奥数比国学,比完钢琴比围棋,反复被排名被比较,被卷进越来越湍急的竞争漩涡当中。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并不是天生适合考试,他们的时间完全可以花在考试之外的事情上,不会考试并不是一事无成。“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算作成功”的标准真的值得推崇吗?上了普通大学,我们的孩子就没法过好这一生了吗?

  那些得了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不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成因有多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家长。放下执念,接受孩子的普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尊重孩子原本的气质,让他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现实中,许多焦虑的家长都是小有成就的人,他们似乎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无法接受孩子不如自己“成功”。作为一名毕业于国内某985高校的新手妈妈,我也经常真诚地问自己:在孩子的自由快乐和一塌糊涂的成绩面前,我真的能做到方寸不乱吗?如果将来孩子过得不如我,这是我的失败还是孩子的失败?

  经过长久的思考,我终于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我人生的延续。如果我的快乐来自于不断地“升级打怪”,攻克一个个小目标,这些小成就不过也是为了自我满足而已。如果他的快乐是通过他想要的方式来获得,他能够从中获得持续的生命滋养,那么这种“不成功”的快乐同样值得肯定和尊重。

  毕竟,我们希望获得的是有意义的人生,成功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教育都是以成功为终极目标,那么我们就只剩下培训而没有教育了。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完整的人”。不被成功绑架的人生,才是自由的、独立的。

  心理学家们发现,控制感是缓解压力的良药。比起来自父母的规划,让孩子获得更扎实的掌控感,是他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身后出谋划策、提供支持。接受孩子的普通,也接受他们自洽的完整。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