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为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课后服务问题,多地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措施,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并开展课后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下,为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课后服务问题,多地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措施,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并开展课后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说,课后服务已经由简单地解决孩子的接送问题向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转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课后服务质量的关切和期待,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面前亟须解决的一件大事。笔者以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广大中小学拥有较为丰富和集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只有将学校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课后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第一,从全国来看,目前课后服务开展较好的地区,都是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结果,而且好的资源整合得到家长认可,课后服务成为新的育人平台。因此,各校要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教学、保障部门的人员参与,从学校管理层面保证课后服务管理到位,对课后服务中涉及的各类资源、各类人员、各项工作都能较好地协调统筹,保证课后服务有序开展。第二,根据学校操场、教室、机房、实验室、图书馆、实践基地等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物质资源,学校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性课程,比如科技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体育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学校要依据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体系对学校资源进行开放管理,同时在必要场合安排管理人员或者教师做好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开展。第三,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使课后服务产生最大效益,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小学要建立课后学习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在课后服务中主动担当、无私奉献的教师,要在教师的工作量考核、评优评奖、职称晋升等方面作适当考量,通过体制机制的激励,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教师将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正常衍生,不予差别对待。

  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很多学校将课后服务视作负担,在实施中定位为仅仅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困难,固化为“服务”。其实,真正好的课后服务,更加要注重“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其重心应在“教育”,要努力通过课后服务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大多数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进行体育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观看适宜学生的影片等,这些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这些环节的内涵建设,用心设计每一个课后环节,比如写作业,学校可以安排专门教师及时检查孩子作业,帮助孩子通过写作业查找不足、巩固提升;还比如做手工,学校可以充分挖掘传统工艺等方面的教育元素,让孩子在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再比如看电影,要精选影片,既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也能启迪孩子思想,使孩子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等等。对于其中较为专业,同时学校资源和师资无法满足的内容,学校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招标引进有资质的专业教育机构,开设兴趣班或者公益社团,让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旦没有丰富有益的内涵作为内核支撑,这些课后服务会流于形式,失去教育的意义,对孩子而言就是加长版的“课间十分钟”,对家长而言就是迟打的“下班卡”。

  关注薄弱环节,补齐素质教育短板。相比于正常的课堂服务,课后服务并非面向所有学生,难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教学服务。因此,课后服务不能将重点放在面向所有学生的正常教学上,更不能让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课后服务要关注正常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群体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平时缺少对子女的陪伴和言传身教,在辅导孩子功课、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效果不佳,课后服务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加强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学习难点、学习薄弱点进行辅导点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和提升。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与义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延伸服务,要注重弥补“五育”缺项,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比如劳动教育,《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当前,劳动教育进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中。劳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交汇带,课后服务可以主动对照《意见》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整合相关资源,设计系列能让孩子身体力行的活动,让学生用用力、出出汗,更加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加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格。同样,美育教育也是如此,目前湖南、江苏等4个省已经全面启动美育中考,将美育科目作为正式考核内容加入中考范围。学校课后服务可以在加强美育上下功夫,既提升孩子的美育素养,也增强学校自身的教育服务能力。

  近年来,全国很多学校纷纷实行校内课后服务。总体看,学校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阻力,但目前,这项工作在部分学校呈现出亮点,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相信这些有益经验将逐渐辐射推广开来,带动一批学校、一片地区。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