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策略方面,各地和高校要因地制宜安排好放假与返校时间。高校要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安排,根据疫情形势和教育教学进度,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优化调整寒假放假时间。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寒假前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冬季疫情防控,统筹做好高校寒假假期和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与往年不同,2020年从12月开始,各高校就已经陆续放假了,而且各地高校放假时间长短差异很大,最短的一个月左右,长的有两个月甚至更多。总体上都是为了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

  目前,疫情防控有喜有忧。喜的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并且宣布新冠疫苗为全民免费提供;忧的是中国多地出现零星病例,如北京、沈阳、大连、石家庄等地,并且全球多国疫情反扑凶猛。据世界卫生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8194万例,美国确诊病例总数在新年第一天超过2000万。此外,英国变异新冠病毒传染性更强,在各年龄段中都能快速传播,全球疫情防控仍不容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各地高校寒假的陆续到来,做好寒假前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这意味着在寒假期间,短期内流动人口的数量将骤增。各地高校能否科学有效防控疫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全国的疫情防控,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防控的第一要务就是思想上决不能松懈。2020年的疫情防控,我国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高校防控能力明显提升,疫情处置应对准备明显加强,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我们都知道取得成绩后非常容易出现松懈情绪,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可能会导致新的安全事故。因此,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履行好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落实《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寒假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工作安排。

  同时,各地高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有效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疫情防控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时掌握学校的各项防控制度和家庭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家庭保护等知识和技能,在春节聚餐期间倡导公筷制、分餐制等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长假广泛地阅读,广泛涉猎医学、政治、历史、经济、科技等方面感兴趣的内容,提升自身素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做社会实践调查,调研2020年家乡发生的变化,如疫情对家乡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哪些影响,再如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可调研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在具体策略方面,各地和高校要因地制宜安排好放假与返校时间。高校要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安排,根据疫情形势和教育教学进度,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优化调整寒假放假时间。从目前的情况看,各高校返校工作推进都比较有序。值得关注的是要做好春季开学返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暴发的,伴随着2021年春节的临近,谁都不敢说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因此,各地和高校要按“一人一档”跟踪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出现疫情要第一时间报告,根据疫情状况决定师生是否返校。此外,开学时间要避开春运高峰,避免“学生流”与“探亲流”“务工流”叠加,避免同一时间集中开学。

  告别了难忘的2020年,迎来了崭新的2021年,相信每一个人都默默地许下了新年愿望,希望疫情能够早日散尽,世界尽快恢复正常。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为了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离不开4000多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也离不开2000多所高校的科学防控,更离不开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