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质量是关键。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要着力在全面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上下功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质量是关键。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要着力在全面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上下功夫。

  提升育人质量,要着力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根本遵循。衡量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基础教育学校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核心目标和关键所在。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因此,必须辩证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五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当务之急是要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三块短板,为发挥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创造条件。义务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着力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同时,要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制定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评价对提升育人质量的积极引导作用。

  提升育人质量,要着力在“知行合一,实践育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亟须补上创新精神不够、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短板,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方面下更大功夫。实践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实践技能,而且要促进青少年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育人既可以通过学科实践,也可依托研学实践、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学科实践为例,目前正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体现实践育人要求至关重要。各学科要进一步明确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评价等方面要求,形成刚性约束。比如科学类课程要明确必做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课要明确社会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同样,研学实践、劳动实践也要在教学管理、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安全保障体系、经费保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价值,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时代命题。我们要从迈向高质量教育阶段,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高度,认真审视实践育人的地位作用、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

  提升育人质量,要着力在“多方配合、协同育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成为一个教育共同体,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但从现实看,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共同体仍面临不少挑战,毕竟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学校有坚守的办学理念、家长有自身的成才观念、社会也有不同的价值认同,加强沟通形成共识固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但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则是根本所在。改进家长委员会制度,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家访制度,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

  以家校合作为例,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前提是家庭和学校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不能只是盯着作业,或是让家长批改作业,或是干脆把“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样做显然偏离了家校合作的本意。在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的进程中,亟须进一步厘清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责任,不断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